民盟珠海市委会建议: 进一步完善“链主”企业培育体系 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 2022年09月15日  李森

民盟珠海市委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彭洪

  采写:本报记者 李森

  图片:中共珠海市委统战部提供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制造业补链强链”以来,国内各省、各城市纷纷以“补链强链”作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正在逐步形成“链长+链主”的地方产业培育新模式。截至目前,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在内的多个省份和城市均推出了此项举措。

  民盟珠海市委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彭洪指出,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以时代的眼光、深刻的洞见和高远的布局,拉开了我市产业大发展、大跨越的帷幕。今年4月,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聚焦做大、做强“4+3”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出台“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发展“流程再造”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稳步建设,“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动能培育成效初步显现。

  对此,在今年的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暑期座谈会上,民盟珠海市委会锚定“产业第一”工作总抓手,围绕我市“链主”企业培育、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言献策。

  现实意义

  “链主”企业指的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的核心企业。“链长”多由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甚至一把手担任,负责统一协调内外部资源,协同“链主”等各方行动,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链长+链主”的机制设计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切实加大对产业链的培育力度。

  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同年印发了《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了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若干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推进方案。今年6月,广东省发布了《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对“链主”企业的遴选标准、流程和扶持措施进行了细化。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布《广州市重点产业链汇总表》,列举了21条重点产业链目标规模。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建全“链长制”工作机制,以实体制造业为重点,加大对“链主”企业的培养扶持力度。

  在“产业第一”工作总抓手下,我市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已经聚集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影响,我市“链主”企业培育和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面临挑战,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较为突出;二是成本上涨和需求不足并存,稳市场主体的压力依然较大;三是政策、区位、产业等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链聚集循环效应有待加速形成。

  对策建议

  建议一:

  进一步完善机制,形成统筹有力、分工有序“纵横穿插”的招商网络。

  借鉴国内以及省内“链长”制的做法,完善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机制。建议紧密围绕我市“4+3”支柱产业,借鉴“链长”制的做法,建立相应统筹机制,根据各产业链的实际需求组建专业团队、聘请技术和产业专家支持,打造产业“相马”和项目“操盘”梦之队,统筹全市资源完善产业链条、培育“链主”企业和支持“链主”发展。

  参考“链主”企业培育模式,加大对“链主”企业支持力度。建议从“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三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和遴选“链主”企业的培育扶持对象,形成一一对应的服务机制,从优化政策机制保障、鼓励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基金鼓励力度等方面全方位加大对“链主”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议二:

  进一步强本固基,稳住现有经济产业基本盘,充分激发本土资源优势。

  推进以稳促引,稳住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两个支撑社会平稳的压舱石。上市公司发展好坏直观反映了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民营企业对解决城市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建议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纾困机制,积极推进将重点上市公司纳入“链主”企业扶持序列,提振资本市场对珠海经济产业的预期和信心;针对民营企业,建议通过强化供需对接、加快惠企政策的兑现、推进普惠金融、做好用工保障等措施,坚决防止在特殊时期出现较大规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倒闭潮。

  探索以商招商,平衡好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这两个产业发展动力。建议可研究借鉴深圳的经验做法,在严格防止“圈地”的前提下,遴选具有成熟储备项目的“链主”作为试点,按照“市场主导、政企联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建设企业产业链园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园区土地配套给予优惠。

  建议三:

  进一步优化环境,建设“全覆盖”“全周期”“全体系”的产业孵化培育生态。

  完善重点行业“全覆盖”扶持措施。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9亿元,占GDP比重高达55.5%,充分体现出我市毗邻港澳、环境优美、在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总部经济方面具有的优势。建议在继续坚持制造业优先的原则下,借鉴广州的经验做法,将部分高端服务业也纳入重点培育的产业链范围予以扶持。

  补齐企业成长“全周期”培育短板。借鉴硅谷沙丘路、深圳香蜜湖的经验做法,谋划推进建设创投街区,鼓励创投机构在我市运营,加大企业孵化、成长、并购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建设科技研发、转化、交易等创新应用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用好财政金融“全体系”政策工具。积极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借鉴广州、深圳经验,加快建设打通政府、金融机构数据的产融对接平台,实现企业信用精准画像,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