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电荒”焦虑需空调控温节电 2023年07月28日  张西流

  □张西流

  “电荒”焦虑延续至今已是第三年。今年是经济复苏的关键期,各级政府和电力部门早已对夏季缺电问题提高戒备。7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强高峰时段重点地区电力保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7月27日《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5月以来,全国多地频繁出现40℃高温天气,各地电力负荷高峰提前到来。虽然大规模“缺电”可能不会出现,但与去年类似,部分重点地区、高峰时点的缺口仍然存在。在不同省份的迎峰度夏保供方案中,都不乏需求侧管理的内容,也就是要求用户节电。例如,国网浙江电力今年新增加了“空调负荷”以及“移峰填谷”两项新内容。目前,浙江空调负荷约占全社会用电负荷的33%。有电力人士表示,如果居民空调负荷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可以避免全部由工业企业买单的情况。

  早在2018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出台《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其中规定“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但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显然差强人意。一些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夏季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下、冬季将空调温度调至20℃以上,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一些经营性服务场所,将“夏季大幅调低空调温度、冬季大幅调高空调温度”,作为招揽顾客的一张“王牌”,以至于出现了“市民夏季在电影院裹毛毯看电影”等尴尬境况。

  空调“控温标准”成了一纸空文。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节能举措仅具倡导性,缺少强制性,没有明确有效的处罚措施,遵守规定与否全凭自觉。

  全国大部分地区用电负荷连创新高,用电紧张的地区已开始实行错峰用电。化解“电荒”焦虑,还需空调控温节电。笔者建议:首先,应做好电力供应的调度工作,确保各地均衡用电。其次,建立公共建筑用电限额制度,按照单位面积的耗电量设计最高限额,一旦超限,电价将提高;超限越多,电价越贵。再次,严格执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完善“控温标准”,引入处罚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对高消费场所违反节能规定的进行高额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