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

——珠海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绩斐然
斗门金台寺水库。
金湾三灶污水净化厂。
金湾航空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珠江西岸重要的核心城市,珠海素有“百岛之市”之称,拥有大小岛屿217个,海岸线691公里,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金星门)之水汇流入海。珠海河网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构筑起海陆并存、山水交错、多汊流河口和密集海岛群的生态特征。

  长期以来,珠海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态定力,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走出了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较好地守护住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珠三角环境质量好、土地开发强度小、人口密度优、社会和谐的城市。

  水是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水利载体。自2014年起,珠海就成为了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珠海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保留片区的自然原始风貌,建造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机制,保证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生态立市 走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珠海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坚持绿色发展,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的理想与价值追求。近年来,珠海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成绩斐然。

  一是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我市围绕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大力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目前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实施《珠海市海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集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与仓储、海洋旅游、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海洋经济,初步形成“一港(珠海港)、二带(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带和西部沿港产业集聚带)、三区(横琴新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格局。积极建设海洋生态休闲旅游胜地,重点打造以桂山岛为中心点,以东澳岛为重点的万山列岛和以外伶仃岛为重点的隘洲、三门列岛作为两翼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横琴新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二是高度重视以立法保障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兼顾适度超前原则,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截至2016年底,我市运用“立法权”已颁布、修订12件次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6件次地方政府规章。其中《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珠海市排水条例》《珠海经济特区前山河流域管理条例》等。

  三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200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以社保直接补贴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的创新机制,印发了《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办法》;2016年,出台《珠海市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损失赔偿款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正式确立珠海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现已完成构建排污权制度体系、核定初始分配、搭建交易平台、培育交易市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任务,完成了全市446家试点企业的排污权初次核定工作。相继出台《珠海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珠海市排污权交易规则》《珠海市排污权储备与回购管理办法》《珠海市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交易出让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质量提升工作。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通过截污、清淤、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及调水补水措施开展河涌、排洪渠整治,改善河涌周边的景观环境;通过“供排一体、厂网打捆、特许经营”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方式,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不断提升城市水环境承载;实施饮用水保护工程。划定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统筹全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布局,通过新(扩)建水库、配套管网建设等提升城乡供水能力。制定《珠海市供水水库蓝藻水华管理与应急预案》,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水库蓝藻水华风险等级标准和预警体系。

  五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珠海把培育生态自觉作为构建全民参与的核心内容,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学校等平台,倡导全社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珠海还编制了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材,普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以学校、社区等为单位,珠海先后建成各级“绿色学校”189所、“绿色社区”66个、生态环境教育基地16个,形成了从学校到社区、从家庭到社会全覆盖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构建出人人关心、家家参与、户户支持的生态建设新常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尚。

  因势利导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 建设美丽新农村

  近年来,珠海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对全市209个村居的污水处理进行总体规划,与各区政府签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较好地保护河湖水质的同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市村镇污水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亮点。

  在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时,我市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村居的特点实行不同的解决方案:或接入市政管网,或多个村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或以村为单位单独处理,优先选择处理设施占地小,投资少,对村民影响不大,对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效果显著的解决方案。此外,各村镇纷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创新工艺和技术,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亮点工程。其中,斗门区莲洲镇莲溪湿地生态园、乾务镇三乾湿地生态园等成为治理样板。

  走进斗门区莲洲镇莲溪湿地生态园,映入眼帘的是绿草茵茵、湖水潺潺的秀美景色。白色鹅卵石围造成的“凹”字形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红砖小径蜿蜒其中。湖心还建造了造型精致的凉亭,设置铁索桥,连接至岸边。记者了解到,位于莲溪生态园中的湿地生态园采用“预处理+生物渗滤+景观湿地”独特工艺,科学处理莲溪片区污水并取得良好效果。其处理系统规模达1000m3/天。经过系统处理的污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符合景观用水水平。

  而乾务镇三乾湿地生态园占地2500平方米,属小型湿地公园。其主要工艺是预处理加生物渗滤,将污水抽取到预处理设备及生物渗滤设备中,经过生物分解达到达标排放。系统每天处理农村污水总量达1300m3。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运行费用低、便于操作、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很适合农村推广。

  多措并举解决咸水问题 保障珠澳两地饮水安全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珠海开始肩负起向澳门供水的任务。时至今日,珠海每天向澳门输送原水约28万m3。

  为了保障珠海和澳门的供水安全,在中央和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珠海先后于1960年建成竹仙洞水库、银坑水库,1978年10月及1980年9月建成珠海夏湾加压站、南沙湾抽水站,将珠海香洲大镜山水库和前山水道的水引至夏湾加压后输送澳门。从1984年起兴建珠海对澳门供水工程,将珠江水从西江磨刀门水道引至竹仙洞水库后,经输水管道直供澳门青洲水厂。2001年,完成竹仙洞水库大坝加固工程,广昌泵站建成运行;2004年建设了裕州泵站,抽取内河涌库存水。

  为了解决咸水问题,2006年,又建成珠澳咸潮期应急供水工程,舒缓两地咸潮影响。2008年,日供水能力达30万m3的对澳门供水第三条水源管工程正式通水。2011年,珠澳瞩目的竹银水源工程建成并蓄水运行,库容量达到4330万m3,调节库容为4011万m3,为保障澳门、珠海供水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自2006年起,珠澳两地已不再喝咸水净化水,特别是随着竹银水源系统的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咸潮期供水紧张的局面,有效保障了对澳供水安全。

  经过多年努力,珠海逐步建成由五部分组成的完整的水源供应系统,构成“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库连通、库库连通、科学管理、统一调度”的珠澳供水一体化格局。

  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珠澳两地的供水安全,多措并举提高应对咸潮能力。

  一是严格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水体生态修复。先后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生态屏障,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泥沙对于河流、水库的淤积,减少污染物入河量;研究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针对不同的污染特征,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方案等。

  二是加强水源到供水系统的联网联动。试点期还实施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工程建设完成将改变平岗泵站长距离单管供水局面,提升澳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试点期,还开展了永丰社区一期自来水管改造工程,有效解决永丰社区新村等4条村95户农户供水问题。

  三是加强与珠江防总、省防总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水雨情,制定咸期补水计划和咸期供水调度预案。加强与上游各大水库、电站的沟通,实时跟进,抢抽淡水,及时补库,应对咸潮。

  近三年,珠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珠海良好的生态环境赢得了各界高度肯定。珠海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名城”“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7年,更斩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2017美丽山水城市”和“中国生态文明奖”等。

  珠海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不仅为珠海市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提供了更强支撑,也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特别是滨海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示范与借鉴。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陈翩翩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张  洲

 
     标题导航
~~~——珠海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绩斐然
   第F01版:封一
   第F02版:封二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香洲观察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校园周刊
   第09版:养生周刊
   第10版:国际·中国
   第11版:综艺
   第12版:体坛
   第13版:2018珠海月饼节
   第14版:广告
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