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人生何所事 解码无穷期

——写在刘福祥《解码》修订重印之际

  □ 报 文

  我从没想到,刘福祥君会写一本这样的书,我也更没想到,这本《解码》竟会给我带来这样独特的感受。

  这当然不是怀疑刘福祥的水平,作者以下乡知青的身份参加全国恢复高考首批统一考试,成功考入名校东北师大,一直在名师指导下历史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学养深厚;很早就南下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珠海,从一般干部做到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又激流勇退主动提早离岗,人情练达。既中外文史兼识又对社会洞悉入微,这样的人才难得一见,在刘福祥身上却奇妙地融于一体。但我还是想不到刘福祥会写书,我以为刘福祥退休前早已忘记了学问,退休后会像许许多多的老干部一样余生奔波于旅游,同时热衷于书画。直到不久前,这本书到我手,我犹犹豫豫地打开,才恍然觉得,这本书非刘福祥写不可,可谓合适的题材遇见了合适的著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一本谈人性的书。自古以来,人性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理不清的难题。人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人生何为?生命的意义何在?从哲人学者,到凡夫俗子,或宏篇巨述,或零星感悟,汗牛充栋,不可计数。老庄崇逍遥,却耽于幻想;屈子喜绚烂,却死于污浊;儒家说仁,强调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被讥为迂阔;墨家说爱,强调爱无等差,兼爱天下,又被斥为伪。西人谈人性亦是各窥一斑。面对众说纷纭,后人总莫衷一是。况且人类的限制之一的就是生命历程的不可代替和不可压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体验都必须从头开始,从无知到有知,从青涩到老辣,从幼稚到成熟,代际更替也罢,灵魂轮回也罢,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或许我们对自然的认识,相较先人,已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但我们对自我,对人性的认识,并没有多少新意可言。或者说,人性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进化并不明显。君不见,古老诗经中所描述的怀春少女的心灵悸动依然和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状态若合符契吗?

  所以,刘福祥的《解码》便有了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者谈人性,并没有首先构置一个形而上的基础,再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地推演出一个人性的结构体系来,那样建造的体系虽壮观却难免大而无当。相反,作者是直接从现实生活入手,从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矛盾和困境入手,剖析各种情境之中的人性表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就使得作者谈人性,更加入情入理,更加切合实际,更容易被人接受。加之作者对中外名人的典故名言信手拈来,文字简练流畅,文章篇幅适中,书一上市便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长时间位列畅销书榜,不是偶然的。

  刘福祥的《解码》既可看成人性的解剖书,又可看成人生的教科书,人性的复杂多面和人生的斑驳陆离可说是一体的两面,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人性的现实展开。谚语云:性格即命运。许多人的命运被其性格推着走,虽知如此却无可奈何。但刘福祥显然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从他自身的阅历出发,刘福祥始终相信人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人应该也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创造一个合理性的生活。刘福祥也始终拒绝人性单方面的存在,任何个体都有其多层次的内涵和多方向的可能性,“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关键在于努力的方向。善与恶、灵与肉、利己与利他、从心所欲与不逾矩、激情与理性、个性与群体等都是刘福祥一一探讨的话题,他绝没有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高调,也没有个人主义者“上帝死了”的张狂。他总是充分说明似乎对立的双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必偏废,同时不走极端。偏废一方、执其一端,人就容易走入歧途,走上不归路,走向毁灭。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谈起一些熟悉的朋友的沦落,他十分感慨:“这些人是没有读过《解码》啊,否则不至如此。”的确,偏执的个人是这样,团体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蛊惑人的各种现代迷信,都逃不脱偏执的意念。在这方面,刘福祥表现出高度的清醒和勇气。在《民粹未必是民意》一文中,刘福祥分析了民粹主义的特征和表现,指出民粹主义“绝对、极端、排斥,甚至会到疯狂的程度”。“其群体性、盲动性、裹挟性和破坏性特征,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由于民粹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现代迷信“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动辄以美好愿景相许诺”,具有极大的煽动力,一般人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那么,破除偏执的药方在哪里呢?刘福祥给出了两剂解药,一是相信常识的力量,握紧常识,遵循常理,常识能让人更接近真理,常理能让人更认同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和游戏规则,“观察和评价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所作所为,是否——具常识、尊常理、循常情,是最重要,甚至是根本的标准。”二是捍卫选择的权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选择比努力还重要,凡强迫你只能接受一种结果的,皆是对人性的蔑视,而“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更重要的标志,是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有选择的空间”。相信常识和能够选择,人生就不致于过分迷茫,迷茫一时也可以迷途知返。

  能标出常识和选择权,使得这本《解码》具有远远超出一般人生哲学书籍的高度,显示出作者极高明的见识,但再高明的见识也要落到实处。于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这种典型的东方智慧,便似乎是刘福祥的人生信条,是刘福祥推崇的人性修养,也是书中一以贯之的主线。在他看来,中庸之道既是人生观,也是方法论,让你在为人处世上各方面兼顾,把事情办得尽量好一些,不至于把自己弄得没有进退和转圜的余地。

  不能不说,中庸之道确有上述现实的合理性,不失为我们理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法宝。不过,止于中庸又让我们有强烈的不满足感。人生处处中庸就可以了吗?没有极高明的人生境界,中庸的结果就是庸人,这种庸人或许可以获得功利上的实惠,获得所谓世俗上的成功,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榜样。在我们的周围,这类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脱离了对极高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庸之道就容易蜕变成庸俗的成功学,甚至是厚黑学。说到底,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明哲保身,安享时光,相反,人性的光辉往往闪耀在非常时刻,闪耀于非常之举。“朝闻道,夕死可矣”,对真理至死方休的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责任义无反顾的执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为理想抛家舍命的慷慨,让无数人激动向往。还有,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自我毁灭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些都不是典型意义上行走中庸之道上的人物,但他们的审美价值远胜凡凡。他们打开了人性的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自有其卓绝的风光。

  人性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厚土,更在于其能够超越一切社会关系之上。人生之所以艰难,不仅在于各种羁绊捆住我们的手脚,更在于我们的心永远在寻求突破的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解码》解码了常态下的人性与人生,更多的挖掘工作还有待展开。我们期待,刘福祥君的《解码》修订本,将为广大读者贡献其对人性、人生更精湛、更深邃的思考。

  我们等着瞧!

 
     标题导航
意甲~~~
~~~——写在刘福祥《解码》修订重印之际
~~~——读苏童小说《米》
~~~
葡超~~~
羽毛球韩国公开赛:~~~
西甲~~~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今日金湾
   第04版:理论周刊
   第05版:环球
   第06版:湾韵悦读
   第07版:横琴潮
   第08版:观澳
米兰闷平博洛尼亚
人生何所事 解码无穷期
人生的两面
国乒亚运阵容初步显现
波尔图轻取圣克拉拉6分领跑
男单头号种子出局
西班牙人客场遭皇家社会点球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