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夏 陈秀岑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不断深化,合作区为澳门青年创新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在合作区创业的澳门青年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分享?在日前举行的“湾区共融,预见未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青年发展机遇交流座谈会”上,粤澳创业青年代表热烈讨论这些话题。
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生动力。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澳门科技大学校友会联合总会主席庞川认为,澳门青年现在迫切需要了解合作区的政策优惠,青年应跨出舒适圈,走进合作区谋求多元化发展。
关注跨专业、跨地域融合,促进人才集聚
澳门风向标有限公司创办人庄子君在会上表示,疫情环境下,澳门的旅游业、服务业、零售业受到影响,必须加快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同时,庄子君关注到,人才外流一直是制约澳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合作区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配合大湾区的资源配套,可为澳门青年人才发展精准匹配人才需求,抓住疫情下人才“回流”机遇。
“青年除了用自己的知识、学识为产业赋能外,还可以关注跨专业学科的创新创业。”庄子君说,产业的发展需要“抱团取暖”,匹配合适的人才往往比“单打独斗”的成功率更高、效果更佳。
粤港澳大湾区政企影像档案平台联合创办人薛文娇分享了她与不同专业同学组建团队参加创业比赛的经历,验证了跨专业学科创新创业的可行性。通过讲述,她鼓励青年人才找到各专业市场的空白点和弱项短板,与多专业学科人才合作,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作为最早一批来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我觉得横琴是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起点。”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曾新智说。2015年,秉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的理念,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联合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香港方氏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全国第一家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落子横琴,并凭借涉外优势,在跨境金融、境内外投资等业务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谈及创业感受,曾新智表示,“澳门与内地一直有着资源互补互利、相互促进的关系。澳门企业进入内地发展,要从竞争型思维转变为合作共赢型思维。”
机制规则“软联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允许具有澳门等境外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在符合行业监管要求下,经备案后在合作区提供服务。
2021年9月,横琴首次将跨境执业医师学科范围从中医扩展到全学科,来自澳门科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赵云桥拿到了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成为首批在横琴跨境执业的非中医医师。他认为,合作区为澳门医疗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澳门医生可以接触更多的患者,参加内地培训和医学交流,从而加快成长。
赵云桥建议,澳门医生进入内地执业前,要提前了解两地医疗领域相关法律、政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此外,横琴医院可以借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早日落地。“作为在横琴跨境执业的医生,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更多澳门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文旅方面,澳门义和文创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辉留意到,澳门文旅品牌、产品进入内地市场时,更凸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为缓解疫情对澳门中小企业的冲击,他提出,发挥澳门各大社团协会的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合作区发展。黄辉建议,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可以和合作区文旅部门一起加强琴澳文旅合作,推动琴澳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在疫情环境下,外地旅客无法通关到澳门时,也可以在横琴体验澳门的文旅产品,支持澳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