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因地制宜 落实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

合作区打造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可复制模范样本
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改造后的垃圾房。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供图

  商业综合体人流量大,企业及餐饮商户多、更替频繁,一直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痛点难点。记者近日从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获悉,为破解商业综合体的垃圾分类难题,该局通过责任落实、因地制宜规范垃圾分类设施等方式,实现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在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的指导下,目前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南光大厦等商业综合体已形成“硬件设施完善、宣传普及全面、督导整改有力”的工作闭环,实现了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全过程、全链条监督管理,打造了商业综合体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模范样本。

  □本报记者 李灏菀 陈秀岑

  完善硬件设施

  提升垃圾分类便民度

  “原来的垃圾房太小,垃圾露天堆放,影响市容,存在孳生蚊虫等卫生问题。如今,我们按照合作区示范标准对垃圾分类环保屋进行专项提升改造,不仅外观大变样,容量也能够满足整个广场商户的投放需求。”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副总经理宋瑞介绍,2021年年底,在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垃圾房进行了改造升级。

  新建的垃圾房外部由全钢打造,结实耐用,同时为方便商户投放,24小时开放,每天早晚清运两次,做到日产日清;内部严格实行“干湿分离”存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存放在东区,厨余垃圾单独存放在西区。

  南光大厦作为横琴口岸附近的新地标,据其物业客服主任李欣颐介绍,大厦严格根据国家标准配备了垃圾房,垃圾房早晚两次定点清运;餐饮商户根据垃圾日产量配备120L厨余垃圾桶。

  横琴购的垃圾分类环保屋设置在广场外,给其他商业综合体在垃圾房选址上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目前合作区的商业综合体,多数垃圾房建设在地下停车场,但地下停车场存限高条件,垃圾清运车无法进场收运,所以原设的垃圾房变相成了存桶区;并且垃圾房设在地下停车场,容易造成异味蔓延。横琴购的做法既提高了清运效率,还能改善停车场的周边环境。

  同时,针对餐饮商户多,厨余垃圾体量大,容易产生异味等一系列痛点难题,广场物业为垃圾房配备了20个容量为240L的厨余垃圾桶,内部还配有一套除味装置和油烟净化器,避免产生异味。

  强化“宣传+督导” 

  推进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为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和南广大厦定期召集商户负责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常态化进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

  据了解,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目前进驻商家约80家,预估二三楼开放后商家进驻量将达到150家。针对商户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广场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商户负责人责任机制”,引导商户负责人明确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念,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员”的工作模式,为垃圾分类按下“快进键”。

  南光大厦在垃圾分类宣导上同样下足功夫。采取动员商户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在宣传栏、液晶显示器等公共区域媒介上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对每一位前来服务中心窗口办事的人员宣导垃圾分类等方式,着力提升商户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把入户宣传、一对一宣导作为切入点,形成“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双结合的宣导方式,引导商户做好垃圾分类。

  跟小区、学校等场所不同,商业综合体的垃圾大部分由商户产生,这些垃圾带有品牌标识,可以追溯到产生的源头。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物业巧妙地利用这个特点,采取了“定期入户检查+垃圾房随时抽检”双管齐下的督导模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在垃圾房的随机检查中,我们会根据垃圾的品牌标识辨别出没有做好分类的商户,拍照记录后与商户沟通。另外,我们设置了奖惩制度,不以惩罚为目的,更多采用以宣导和教育为主的柔性督导方式,向商户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运营经理李跃鹏说。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成效,让垃圾分类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

 
     标题导航
合作区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
~~~
~~~
~~~合作区打造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可复制模范样本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明专刊
   第06版:今日金湾
   第07版:理论周刊
   第08版:环球
   第09版:湾韵大家
   第10版:横琴潮
   第11版:创新
   第12版:观澳
稳中向好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24亿元
合作区举办第五期“琴澳金融沙龙”
合作区公办幼儿园部分学位抽签
因地制宜 落实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
仿古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