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香山文化和珠海文脉

对谈现场。 本报记者 朱习 摄

  □本报记者 张映竹

  文脉绵长,新韵不绝。近日,在“书香湾韵圆桌对谈”系列活动中,迎来了丘树宏、陈桥生、卢卫平、王威廉几位作家、学者,大家围绕“香山文化和珠海文脉”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丘树宏:如果用几个字或者几句话来概括珠海,在我看来就是“咸淡水文化”和“海”“香”“珠”。应了这泓咸淡水,这里成了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化的摇篮,涌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伟大人物,以郑观应、容闳和“红色四杰”等为代表的伟大队伍。

  海,是珠海的底色。珠海因海而生、因海而名。在珠海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宝镜湾岩画呈现出4000多年前珠海先民靠海而生的场景。

  香,是珠海的味道。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1919年5月至1923年10月,香山县政府曾经设置于珠海唐家。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1953年4月7日,珠海县正式成立。此后珠海的建制多次变化,一直到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建制变,香不变。香,一直是珠海的味道。

  珠,是珠海的特质。珠海的“珠”,有两个内涵,一个是有形的,200多个海岛是大大小小串起来的珍珠。二是无形的,珠海的特质就像珍珠一样纯洁无瑕。像黄佐、唐国安、苏兆征、容国团、容闳、陈芳、蔡昌、蔡绍基、鲍俊、古元等一系列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外交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甚至对世界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珠海璀璨的明珠。相信珠海这颗明珠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陈桥生:梁启超曾经有一篇文章,谈到广东在中国历史上地理位置的问题,可以用竖版地图和横版地图来打个比喻。在横板地图中,珠海这片土地属于地图的边缘,而变成竖版地图以后,就会发现岭南地带恰恰位于中心位置,它是连接内陆和海洋的枢纽。以地图作为比喻,实际上就是让观察的视角产生转变,不同的地图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珠海具有不同的特质,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

  一是对外开放。大湾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就是一双眼睛。近现代的许多名人我们称之为“睁眼看世界的人”,对于香山文化和珠海文脉的发展来说,是奠定基础的存在。

  二是经世致用。郑观应在《盛世危言》里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是“商战胜于兵战”,他认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今天来重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所以,岭南地区一系列名人思想是非常闪光的,都值得去不断挖掘。

  三是家国情怀。岭南地区的侨文化非常发达,因为它有无数的侨民,在这些人的心里,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心里,对家国情怀的感受会和其他地区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在挖掘侨文化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卢卫平:岭南文化的包容性、广阔性让我联想到了珠海的传奇人物苏曼殊。在广东这样开放包容的地方,孕育出了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很多人说,广东经济发展特别好,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一部全景式、立体式记录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变迁的一部作品,尤其是记录珠海改革发展变迁的作品。在我看来,这片土地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文化,集岭南文化、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元素于一体,一位作家想要写出这样一部小说,如何把这么多文化元素有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需要思考、探索的。所以为什么还没有这样一部作品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多元以及来自各种各样文化现象的制约。对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有待作家们去完成,也很值得期待。

  王威廉:作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王威廉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眼中,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重要的人物,香山文化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存在,大家也因此而感到骄傲。对作家们未来的创作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他自己对湾区的未来文化发展也充满期待。无论大家从事什么职业,从这场讲座中都能汲取到有意义的内容,都会有新的启迪,为我们的接续创作提供力量。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明专刊
   第05版:今日金湾
   第06版:环球
   第07版:理论周刊
   第08版:湾韵
   第09版:横琴潮
   第10版:创新
   第11版:观澳
   第12版:广告
香山文化和珠海文脉
港珠澳大桥,一座情感之桥
龙跃唐家开运气
三灶岛,百年前的爱情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