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餐桌文明”要久久为功

  □沈峰

  按需点菜不浪费,文明节俭成“食”尚;公筷公勺成标配,文明进餐更“筷”乐……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推进公勺公筷、饮食分餐制、“光盘行动”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主动践行“餐桌文明”。(本报9月16日04版)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彰显市民素质的载体之一。早在2011年,珠海就发起“光盘行动”,倡导市民“点菜适量、剩菜打包”,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普及和推广11年,成效如何?在珠海市随处可见的“光盘行动”“文明用餐”“勤俭节约”标识标语,以及多年来市民群众身体力行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从中可以得到答案。同时,广大市民群众树立爱粮节粮意识,自觉践行文明餐桌理念,养成文明节俭的好习惯,值得点赞。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粮爱粮,拒绝餐饮浪费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光盘行动”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的生活态度。“光盘行动”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文明有礼、节俭惜福、珍爱粮食的优良传统,是现代文明递进、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风政风的带动下,节俭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光盘行动”也成了妇孺皆知的高频词汇。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许多规定,各行各业也都发出了诸多倡议,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节俭的理念真正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

  “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心,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光盘行动”绝不仅仅是要求把食物吃完,而是提倡一种文明生活方式,比如“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等等。

  从一筷通用到公筷公勺,从铺张浪费到适量打包……不难发现,“文明餐桌”的背后,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遏制浪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推广“光盘行动”,培养节俭习惯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践行“光盘行动”,关键在于重点发力、紧抓不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每位市民都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评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今日金湾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环球
   第08版:体坛
   第09版:横琴潮
   第10版:创新
   第11版:观澳
   第12版:广告
紧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发展 走出一条数字经济特色化发展路径
让公厕有“面子”更有“里子”
奋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之城
践行“餐桌文明”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