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是我市首批20名赴深圳、佛山蹲点学习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之一。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启动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除蹲点学习外,还包括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每年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到省内高校进行能力提升、每年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等内容。
□本报记者 靳碧海
蹲点学习 打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今年5月,来自我市的2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启程分赴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九江镇的10个先进村,以及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的10个先进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蹲点学习,任派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全方位参与蹲点村管理和发展。
丹灶镇良登村耕地总面积约4500亩,村级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的种植和养殖为主。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绿道公园,丰富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良登村先后荣获了南海区“五星级健康村”、佛山市“四星健康村”、佛山市优美乡村等称号。
斗门区白蕉镇大托村书记、主任杨培威挂任良登村党组织副书记,当得知良登村种植花卉苗圃的土地年租金可达每亩5000多元时,他满眼羡慕。“土地租出好价钱,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村里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现在道路、河道全部是高标准建设,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自然价格就高。”杨培威告诉记者,下一步良登村还将进一步布置监控设备,甚至连农田也要实现监控全覆盖。
据了解,此次蹲点学习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不到38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按照“村情相近、产业类似”原则“1对1”精准匹配,安排到南海区10个先进村蹲点学习,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对标先进找差距、转变作风增本领。计划三年将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安排一遍蹲点学习。
加强培训
储足乡村振兴“生力军”
农村带头人队伍“现任不强、后继乏人”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珠海市明确要求各区统一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后备干部队伍。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注重从大学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党员中选拔储备人选,全市共确定了34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26名村“两委”储备人选,做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名储备人选,保证基层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为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的理想信念、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我市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定向合作,开办“珠海村书记后备干部能力提升班”,选派30名优秀村书记储备人选到华南农业大学脱产培训一个月,增强他们致富带富的能力。
“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村民议事大厅的现场教学。”斗门区井岸镇新堂村主任助理林珊珊表示,增城下围村村民议事大厅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对农村议事进行规范,实现“还权于民”,村里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重点学习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等知识,让学员在党务工作、乡村治理、带动致富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效果很好。
加强整顿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2016年,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获评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曾经的问题突出村,如今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虾山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法”为准,采取一系列举措清理了旧账,村内秩序实现了“从乱到治”的整体转变。
从今年开始,我市集中用三年时间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对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办事不公、管理混乱、组织生活不正常、黑恶势力干扰渗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整顿无效等问题突出的村(社区),一律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加以整顿。整顿一年一考,动态管理,三年总结,完成达标要求。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精准确定整顿对象。市委组织部开展“六对接六查找”工作,找出了22个突出问题,经市区组织部门分析研判,确定2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同时选派了21名第一书记和25名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社区)开展整顿工作。
根据整顿方案,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对问题较为突出的1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每个选派由3-5名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团队,以法律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行项目化整顿工作机制,每个村(社区)聚焦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提出整顿项目,市区镇三级按照其需求清单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软弱涣散村“一对一”结对子,以企业的资源优势为软弱涣散村“造血”、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