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团队拍摄纪录片见证港珠澳大桥奇迹

《大桥+》登陆央视国庆首播

纪录片《大桥+》海报。
纪录片《大桥+》剧照。
纪录片《大桥+》的拍摄场景。
部分摄制人员在拍摄现场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宋雪梅报道:记者25日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了解到,由该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影视系副教授、海归博士史馨导演的52分钟纪录长片《大桥+》即将于10月1日晚在央视纪录国际频道播出。该纪录片的全体主创人员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共同记录并见证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成功。

  该片导演史馨旅法深造电影艺术10余年,长期任职于中、法电视台、电台等传媒领域,已拍摄的多部纪录片在国内外电视频道播出或参展国际电影节。作为北师大纪录片中心“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史馨的创作初心是希望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创造型纪录片”,强调纪录片的独创性、镜头语言的丰富性,对所处理的主题进行成熟而具深度的反思。纪录片《大桥+》正是在这种创作理念中应运而生。

  自2014年起,史馨导演便带领北师大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广电专业研究生和珠海分校影视专业精英团队走近大桥,跟拍6年,潜心制作,并陆续收获诸多成绩:获选成为珠海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扶持项目(2015-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入围提案(2017)、中法影视行业高层论坛纪录片入围项目(2016)。

  “2009年底,我在巴黎索邦大学完成电影学博士学业回珠探亲,正赶上大桥动工仪式在家门口的海边启动。当时我还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做编辑记者,从法国媒体对中国骤然升温的大量报道中看到中国巨变的势头。2010年我决定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任教。我亲眼见证了这座桥在海面上从无到有、从历经台风威胁到亮灯通车的全过程。”在2018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提案大会上,史馨导演作了如上阐述。

  从2014年第一届广电专业研究生参与拍摄至今,该纪录片凝结着艺术与传播学院影视系前后五届共44名优秀学子的智慧灵感与辛勤付出。历经6年的岁月洗礼,历经无数旭日晨光与黄昏日落,他们在创作中一路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甚丰。参与《大桥+》纪录片摄制的北师珠学子,对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世界桥梁史奇迹都感到非常自豪。

  据了解,这部长达52分钟的纪录长片以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为背景,通过跟拍大桥施工进展,其间穿插展现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商人、珠海渔民等港、澳、珠三地不同人物的经历、观点,反映大桥时代人与城市的变迁,以及一国两制背景下特区与内地、发展与传统、坚守与流动的磨合、思考和启示,并试图探讨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重要的人文话题。

  该片采用日常视角,用造桥人(建设者)、桥下人(渔民)以及桥上人(市民)的故事,形成圆形结构交叉叙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去展现他们的辛苦与光荣。另外,还放弃了解说词明确的指向性,用镜头语言来呈现丰富的现实和多义的真实,以期给观众带来开放式的、主动思考的观片体验,最终体现了大桥所带来的港、珠、澳三地的融合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愿景,这也是片名《大桥+》“+”号的意义所在。

  从跟拍大桥施工现场,到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奔波拍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团队始终步履不停,一路前行。

  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大桥+》将于10月1日19时在央视纪录国际频道全球首播,史馨导演和全体主创人员的辛苦与光荣,也将在镜头下得以见证。

 
     标题导航
我市举行“小球大爱”公益活动~~~
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团队拍摄纪录片见证港珠澳大桥奇迹~~~
~~~将继续完善数字化港口建设
~~~
~~~24个剧种30台优秀剧目将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全媒体
   第07版:香洲观察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专题
   第10版:校园周刊
   第11版:国际·中国
   第12版:文体
世界冠军对战珠海球迷
《大桥+》登陆央视国庆首播
“九洲港”微信小程序上线
中国原创民族舞剧《粉墨春秋》在匈牙利上演
“追梦新时代 经典共传承”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