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沐浴关爱 走出大山

怒江女娃求学记

李浩尝试通过画画与密小花进行沟通。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汉章

  怒江滔滔,层峦迭嶂。乡镇村落,星罗棋布。

  傈僳族小姑娘密小花住在怒江州福贡县的一处山腰上。先天性的听觉障碍,几乎阻断了她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她又大又圆的双眸,饱含着对外界的好奇。

  6月29日,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专程来到密小花家里,接她到学校上学。已经9岁的密小花,从没上过学,但当特校老师在画纸上画出国旗、教室等图案时,她马上就在国旗处涂上了鲜艳的红色。

  夏季的怒江汹涌、咆哮着,但在密小花的世界里却始终是静默的。从密小花跟随特教老师走出大山、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一个都不能少”的暖流,便悄无声息地浸润在这个小女孩的心田。

  暖心:

  劝学团翻山越岭接娃娃

  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4年,是全州唯一一所为听力等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提供康复教育的综合性九年义务教育全寄宿制学校。

  免收学费和伙食费,并不能完全扫除特殊少年儿童和学校之间的“障碍”。怒江特校校长邓吉祥表示,学校140多名在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住在山上,信息的闭塞、对特殊教育的不了解、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校学习。

  正因如此,怒江特校还承担着一份特殊的任务——深入全州各乡镇开展劝学工作。来自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李浩,从去年驻点支教开始,便主要负责这项“接娃娃”工作,翻越怒江的崇山峻岭为特殊儿童铺设上学路。

  “要抓紧时间了,不然当天无法往返。”6月29日上午8时30分,升旗仪式刚结束,怒江特校副校长杨银平便催促大家赶紧出发,同行的还有教务处主任乔婕、教科研主任李浩以及本报记者。

  此行目的地是离学校120公里外的福贡县子里甲乡。记者粗略统计,在出发后的第一个小时里,汽车转了180多个弯。乔婕虽“身经百战”,也出现了晕车症状,此时全程才走了三分之一。杨银平介绍说,现在路都通了,条件已经好很多了,“十几年前接小孩时,经常要滑溜索跨过怒江。”

  当天上午10时52分,劝学团到达子里甲乡后,“钻”进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山路。汽车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拐过多个掉头弯后到达俄科罗村。下车后,大家沿着一侧是峭壁、一侧是山谷的半米小路缓慢步行,最终在11时30分到达密小花家。

  密小花一家住在当地政府为他们新建的钢基础吊脚房。房内空空荡荡,仅有床铺和简单的家具。吊脚房周边是一片玉米地,密小花家养的鸡在其中穿梭觅食。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陌生人,密小花背靠栏杆把身体往后缩,好奇而又羞涩地盯着眼前的老师们。李浩蹲下身体,微笑着用简单的手语尝试跟她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李浩在纸上勾勒出学校的轮廓,让她帮忙上色,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告诉她什么是学校。她兴奋地配合着李浩,在纸上涂抹着鲜艳的色彩,不时咧着嘴、扭动着小脑袋、转动着黑色有神的眼珠,开心地笑着……

  担忧:

  父母放心不下从未离家的女儿

  据密小花的父亲和荣强回忆,密小花3岁时被发现有听力障碍。在女儿6岁时,和荣强因经济等原因没有把她送到怒江特校。一家七口,只有和荣强一个劳动力,打散工、种玉米等加起来的收入,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娜大姐是和荣强的邻居,家里有一个女儿在特校上学。今年开学时,娜大姐跟学校反映了密小花的情况,并告诉和荣强,她女儿在特校学到了很多东西。想把密小花送去上学的愿望,再一次在和荣强心里燃起。“她虽然听不见,但平时在家十分懂事,我也想她学一点知识。”他说。

  得给女儿一点生活费、女儿从没离开过父母……和荣强依然有着各种担忧。在来密小花家前,怒江特校与和荣强多次联系,劝说他答应把密小花送到特校。尽管手头不宽裕,在老师上门接密小花的这天,和荣强一早便带着密小花下山来到乡里,给她买了新鞋子和新衣服。

  经过对密小花的评估,李浩和同事确定她符合特校的接收条件。这本该是个让人开心的消息,但母亲桑志琴给密小花收拾东西时还是忍不住落泪。李浩建议桑志琴,如果放心不下,可以一起陪读几天。平时连乡里都很少去、而且严重晕车的桑志琴鼓起勇气,决定陪女儿一起去学校。

  下山途中,李浩心情十分愉快,眉飞色舞地和同事畅聊起密小花的未来,“她眼睛又大又有神,手脚也灵活,可以往手工制作的方向培养她。”

  欣喜之余,李浩又想起已经尝试接了两次的小男孩和润。每次去和润家里,李浩需提前一天从学校坐车去到兰坪县,住一晚后再坐车3个小时,走上4个小时的山路,到达和润所在的计夺鲁小组。和润今年11岁,虽有轻度智力障碍,但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大的障碍还是父母的担心,他连村小组都从没离开过。”李浩说,他们近期还会再去和润家里劝学,让孩子跟父母一起来学校“试学”,“上学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是一次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入校:

  第一节课就让妈妈买课本

  6月29日中午,在去学校的路上,密小花探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汽车上的方向盘,此前她未曾离开过福贡县。汽车启动不到半小时,密小花便晕车呕吐。妈妈帮她擦完嘴后,她又继续把身子往前挤了挤,盯着车前的风景。

  在当天中午歇脚吃饭时,桑志琴因担心自己晕车基本没怎么动筷。但在重新启程后,她还是几乎吐了一路。她闭着眼睛,把头靠在了摇下玻璃的车窗处。泪水滑落她的脸庞,在呼呼的风中留下一道道泪痕。“女儿一开始肯定会不适应,再辛苦我也要一起来。”她说。

  当天下午6时,载着桑志琴母女俩的汽车缓缓驶进怒江特校。其他孩子们比划着手语,兴奋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在宿舍放下行李后,同学们已经拉着母女俩的手要带她们去吃饭。

  6月30日,密小花第一次踏入课堂。这是一节数学课,黑板上的数字、老师的专业手语让密小花有些难以理解,她不时地望向站在窗边的妈妈求助。桑志琴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黑板。密小花努着嘴,有些不情愿地把头转向了黑板。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密小花跑向妈妈,指了指其他同学桌子上的课本,比划了写字的动作,又指了指自己。

  “她是让我给她买课本,看来她愿意待在这里。”在离家的20多个小时里,桑志琴始终十分纠结。桑志琴只上了小学一年级,从没走出过怒江。但她明白,上学能让女儿过得更好,“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她能到昆明或是全国其他地方上学。”

  在怒江特校的图书馆,33岁的和继圆正在整理图书。同样有听力障碍的他从1996年起在该校上学,初中毕业后到昆明学习美术,现在是该校的美术老师及图书管理员。

  他通过手语告诉记者,在特校的9年时间里,他学到了画画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我的母校,我想留在这里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特殊人士。”

  自1994年开始办学以来,先后有近400名学生从怒江特校毕业。曾经无助、迷茫的他们,在怒江特校第一次接受了教育的熏陶,找到了回归社会的“钥匙”。

  “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在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下,控辍保学的合力正在逐渐形成。随着“特殊教育”的推进和普及,“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景正在怒江州逐步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和继圆”和“密小花”有机会通过教育走出大山、融入社会。

  7月29日,是密小花到怒江特校上学刚满一个月的日子。记者通过李浩了解到,密小花学会了课间操,可以开心地跟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更重要的是,她已经能慢慢地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正朝她打开。(密小花、桑志琴、和荣强、和润均为化名)

 
     标题导航
珠海怒江联合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培训~~~
沐浴关爱 走出大山~~~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横琴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名单公布~~~
2020年珠海“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结果出炉~~~
~~~促进全区教育系统转作风提效能
博爱幼儿园拆除重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评论
   第05版:全媒体
   第06版:香洲观察
   第07版:财经
   第08版:广告
   第09版:中国
   第10版:国际
   第11版:综艺
   第12版:体坛
为50余名怒江中小学教师“充电”
怒江女娃求学记
守正创新促产学研深度对接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入选
10名珠海少年上榜
香洲区教育局首次聘任媒体监督员
将于明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