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与价值意蕴

  □褚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中,特区精神总是与改革、创业、拼搏、互助等字眼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梳理研究特区精神的演进脉络、准确把握其丰厚的价值意蕴、探寻其新时代背景下的赓续发展,是特区人的重要使命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以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于担当、自我革新等为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回答了特区精神“从哪里来”的本来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则是孕育特区精神的“理论之根”。特区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把握时代大势,寻求国强民富的战略战术的历史进程。其历史逻辑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片洼地。中国将往何处去,严峻地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面前。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建设好经济特区,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于是特区精神应时代而生。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特区精神的形成源于经济特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

  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基本内涵的特区精神具有鲜明的改革、创新、实干、开放四大时代特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是特区精神的底色;“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精神是特区精神的内核;“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展现的是特区精神的强度;“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彰显的是特区精神的广度。

  重温特区精神,唤起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记忆和城市精神,牢记我们“为什么改革,改革依靠什么力量,以及改革要走向哪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特区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是新时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动素材。

  精神唯有传承才有价值,只有传承才能永生。新时代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有机统一,谱写特区发展新篇章;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完善激励容错机制,鼓励和保障干部敢于担当,干出新气象,续写新篇章;坚持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宣传教育平台,激活特区发展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广大民众见贤思齐,自觉践行特区精神。

  (作者系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理论周刊
   第06版:香洲观察
   第07版:金湾新闻
   第08版:专题
   第09版:横琴潮
   第10版:新产业
   第11版:新家园
   第12版:琴澳连线
迈步新征程 展示新气象 实现新作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对党百年奋斗逻辑和规律的理解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伟大历程伟大成就彰显伟大精神
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斗争到底
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与价值意蕴
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