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梦中的水声

——读卢锡铭散文集《枕水听涛》
《枕水听涛》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 范若丁

  近日,我常常似梦似幻地听到水声。有大江大海相拥掀起的激越巨浪,有灌溉千顷良田的涓涓清流,有渔舟唱晚的桨橹,有孩子们嬉水的喧闹,我正迷惑这些或悲壮或柔和或欢快的声音由何而来,忽然看到身旁一部书稿——作家卢锡铭的新作散文集《枕水听涛》。

  卢锡铭的故乡在虎门,一个从历史到现实都非常有名的地方,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前后有天壤的变化。人们对故乡大都有一种依恋之情,这不仅因为故乡的风光,而且有他少年生活的记忆。卢锡铭的《枕水听涛》是写故乡虎门,而且多是写虎门的水。虎门为珠江八个出海口之首,它靠江靠海,也有大岭山、象山、三台山、眼眉山、钓鱼岗等起伏的山岗和万顷良田,但水是它最美最让人难忘的地方。

  我是外乡人,其实我与虎门老早就有缘分,1954年我到过那里。当时国家要对烟酒实行专卖,我和几位参加筹建广东专卖事业管理局的同事到各地调查情况,给筹建工作提供依据。现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当时我是坐单车去的。从广州乘火车先到石龙,石龙离太平(虎门)还有几十公里,就只有去乘单车了,那时候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单车。后来我再去时,就坐花尾渡船。就像卢锡铭文中所说,花尾渡是一种靠火船拉动的巨大客船,有两三层高,白色,每次拉动像一只在水中滑行的白天鹅。沿途每到一个码头,岸上就会有清脆的钟声飘过来,随后上来几个乘客。随着时代的变化,交通工具也有变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州到虎门已经有了水上飞翼船和高速公路的公共汽车,现在就乘高铁和城轨了。交通便利了,人民的生活更是日新月异。作家卢锡铭虽然出外工作数十年,但对故乡却念念不忘。2008年,他让我联系几位作家到他家乡走一趟,采访和参观,写一部反映虎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告文学集。于是金敬迈、章以武、左多夫、伊始、艾云、张梅、郭玉山和我就随卢锡铭走进虎门。

  我负责采访南栅村,蒋光鼐的故居就在这条村。它位于广济河口,古代河道口设置栅栏,缉查私盐,派兵驻守。这鱼米之乡,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只能在地里刨食,一年三造还填不饱肚子。改革开放大潮冲开这栅门,翻起滔天的巨浪,这条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当年已实现全区人均收入14535元,如今的南栅更是工厂林立,街道纵横,昔日的农村嬗变成一个繁华的小镇。虎门更是气象万千,比内地一个中等城市还要兴旺。历史的嬗变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今后的样子也难以猜想。

  卢锡铭的散文新作,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普通的,人人有之,但非人皆用之。通过真情实感书写,透视社会前进的履痕,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文章写得再美,空空如也,也只是一纸彩色废纸而已。这本书稿最感人的就是动真情抒实感,思驰千载,下笔神助,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烟火味浓,浪涛声高。非一般乡愁文章可比。我骤然明白,这水声,扣动的是时代的浪潮。

  我读老卢的文章,每个细节都会在我心里响动,如那岭南水乡女人爱穿的木屐在石板路敲出的踢踏声,常在我心内回旋,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啊!枕着水韵入梦,听见时代涛声。

  (作者系花城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花城》杂志原主编)

 
     标题导航
~~~——读卢锡铭散文集《枕水听涛》
~~~——序毛岸琴作品集《岸芷汀兰》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评论
   第05版:今日金湾
   第06版:环球
   第07版:湾韵
   第08版:横琴潮
梦中的水声
顽强的小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