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纸上梅

  □ 蒙志军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诗中有两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是随父母迁居扬州的苏州人,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富贵风流之地。我觉得她所说的梅花一缕魂,正是江南人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孤高傲世的风骨。向竹影疏处,横两三枝梅。不与梨花同梦,自开雪中邓尉。邓尉是苏州郊外的一座山。在姑苏城,要是晚秋时去看红枫,必定往天平山;而邓尉山却是冬春时节踏雪寻梅的绝佳去处。

  清朝苏州人沈复字三白者,在他的《浮生六记》中,对邓尉山的梅花有过描述:“邓尉山一名元墓,西背太湖,东对锦峰,丹崖翠阁,望如图画,居人种梅为业,花开数十里,一望如积雪,故名香雪海。”沈三白,一介穷困的书生,常为家中生计辗转大江南北,却对沿途山水产生浓厚兴趣,有时甚至醉心于那些自然和人文的景观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邓尉山就在苏州边上,他自然不能错过。邓尉山周边的种梅历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到明清时期,分散的梅花种植地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漫山遍野,以白梅为主,兼有红梅和粉色梅,梅花散发的香气侵衣盈袖。唐寅有诗句:“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想来写的正是这里。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来山中巡视。宋荦并非官场中等闲之辈,他是河南人,为官清廉正直,且笃学博闻,能诗会画,尤以吟咏风物见长。曾与朱尊彝、施闰章等并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宋荦看见邓尉山这般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雨中元墓探梅》七律一首:“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并题“香雪海”三字,被镌刻在石壁上。从此香雪海之名不径而走。香言其嗅,雪言其色,海言其大。令人想到产于苏州的茶叶碧螺春,碧言其色,螺言其形,春言其时。

  除了姑苏所在的江南,很多地方都可以寻觅到梅树的踪影,比如古代的云梦泽周边和南方的五岭一代,都可在隆冬季节,欣赏到盛开的梅花。《浮生六记》里写到登武昌黄鹤楼所见景物:“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壁间题咏甚多,不能记忆,但记楹对有云: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所记楹联显然是附和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崔颢的诗里没有玉笛和梅花,却必定是呼应了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不过五月都过了梅子黄的季节,哪有梅花的花瓣飘落?是李白听见古曲《梅花落》而产生的意象。《梅花落》是汉乐府横吹曲,曲调委婉清丽,有士子风骨。南朝鲍照取其意境作同名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花无霜质。” 五月落梅是虚妄的景象,但梅花必定会在正月的江城怒放。蛇山和龟山翘首相望,一江寒水,两岸飞雪,坡上红花正艳。

  沈三白是浪迹天涯的行者,同样在《浮生六记》里,他还描述了过大庾岭的情景:“越日过大庾岭,出巅一亭,匾曰举头日近,言其高也。山头分为二,两边峭壁,中留一道如石巷。口列两碑,一曰急流勇退,一曰得意不可再往。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此梅非彼梅。沈三白自然没有考究梅将军究竟何许人?据清朝广东人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记载,梅岭得名于秦汉时的名将梅鋗,梅鋗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其先祖在越国灭亡时为避楚而流亡至丹阳皋乡,并改姓梅。越人向以梅为重,珍若拱璧。秦并六国,天下不平,皋乡有梅姓越人自王领兵而出,梅鋗相从,先隶属于项羽,后归刘邦。所部南下,驻防在五岭,筑城于浈水之上,王居于城内,而梅鋗置家于台岭之上。久之,梅鋗贤名播于四方,而附近民众皆改称台岭为梅岭。唐朝时张九龄奉诏在梅岭上筑梅关驿道,并有《开凿大庾岭路序》一文传世。正是有了这一条驿道的存在,使岭南从化外之地的貊乡鼠壤,变成了朱雀星宿笼罩下的膏腴富足之地。中原人源源不断从驿道进入岭南,先在珠玑巷驻足,然后再转往珠江口一隅或广袤的粤东大地。而今,岭上的石砌关隘依旧威严地立在那里,关隘两边石板青苔的古道,绵延三十余里。与沈三白所述迥然不同的是,夹路尽植梅树,年尾腊月和年头正月,梅花会悄然立于枝头,红、白、绿相间,披纷于山脊上和山谷里。绿色的梅花并非指花瓣的颜色,而是指花蕊呈淡绿色,四周依旧雪白,如同乳白的玉裹着碧色的翡翠。很难找到沈三白所说的两块碑。再说碑上的文字“得意不可再往”也让人不得要领。是往南,还是往北?往南,仙岛隐约烟水之间,扁舟一叶摇落星辰月色。往北,归鸿一声凄厉长鸣,多少游子泪洒荒郊野岭。

  苏州文人多如过江之鲫,沈三白必定是其中的佼佼者。沈三白是爱梅者,否则不会在他的书里连篇累牍地写到梅,梅也是文人的风骨。林黛玉同样是爱梅者,要不是被外祖母贾太夫人接去位于缁尘京国中的贾府,或许回苏州老家去种梅也未可知。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政经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今日金湾
   第06版:湾韵作品
   第07版:横琴潮
   第08版:观澳
香山古村(东岸村)
米克诺斯岛的月光
纸上梅
天 马
雨季来临(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