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四大”促改革谋发展

珠海经开区“二次创业”开新局

  珠海国际货柜码头(高栏)。

  盛夏时节,万物蓬勃。身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地、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的珠海经开区,如何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7月15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推进会,明确以“四新”举措、“四好”目标推动全区全面落实市委“四大”部署,进一步凝聚以“四大”引领“担当作为、加快发展”的共识,吹响新一轮大发展的“冲锋号”。

  “四新”举措包括新战略引领“二次创业”新发展、新思维塑造服务企业新名片、新航线助力港口发展新引擎、新担当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四好”目标包括经济底盘质量好、干部作风口碑好、区容区貌形象好、政企互动关系好。事实上,放眼更长的时间轴,一系列以“四大”为指引、与“四新”“四好”相契合的行动,早已在珠海经开区持续推进。

  文/本报记者 宋一诺 甘丰恺

  图/本报记者 张  洲

  “全生命周期”服务

  助力项目发展跑得快

  7月初,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让三一海洋重工的员工感受到门前马路的新变化——多年来逢雨必堵的水浸黑点,并没有再出现“水浸街”的窘境。排水系统的变化,不仅让往来车辆在风雨中畅通无阻,也让企业有了更足的底气接单投产。

  困扰企业多年的水浸难题得到妥善解决,离不开珠海经开区大力推行的“一线工作法”和跨部门沟通机制。在获悉三虎大道片区水浸严重的情况后,珠海经开区高度重视,从主要负责人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开展现场调研,到召开排涝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再到联合开展排洪渠清淤、雨水管网升级等系列举措,水浸旧患片区很快就有了大变样,包括三一海洋重工在内的多家企业告别“逢雨必堵”困境。

  干部职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类似的案例在珠海经开区不胜枚举——组成工作专班,走进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一线工作法”正成为越来越多干部职工服务企业发展的共识。

  作为珠海工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经开区已形成“3+2”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和智能家电两大特色潜力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达259家,营商环境优化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坚持以新担当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以新思维塑造服务企业新名片,珠海经开区不断通过改革谋求更大突破,通过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实行企业“一对一”帮扶等新举措,打造出一条从招商到项目快投产、快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在常态化开展的“为企服务早餐会”上,重点企业代表和珠海经开区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面对面讲问题,实打实解难题,企业反映的问题还将被列入重点督办事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珠海经开区设立了项目落地攻坚专班和存量企业服务专班,集中资源力量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通过优化企业报建服务,已助推科隆化学半导体、东杰环烯烃树脂、新涛新材料等多个项目跑出落地“加速度”。

  如何确保高质量项目既引得来、留得住,又发展得好?珠海经开区坚持既要“瞻其前”,也要“顾其后”,通过实地走访等多形式常态化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针对集中反映的问题,组织多部门合力破解。

  今年6月,珠海经开区创新推出“智慧出行”服务,通过工作日产业园区网约出行、循环接驳等新举措,提升园区通勤和出行效率。为让企业员工安心工作,免除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经开区已解决了156位重点企业员工子女读书问题。同时,经开区还持续优化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园区排涝体系。

  从项目落地到便捷出行、市政配套……企业所体验的全流程服务背后,正是“四大”引领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成果。今年上半年,珠海经开区已走访服务企业近200家次,收集项目建设问题45项、解决40项,收集存量企业反映问题100余项、解决近50项。

  一系列务实的助企举措,不仅让企业坚定了“走进来”的决心,更提振了“留下来”的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海经开区已成功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近30亿元,产值近90亿元。

  5月下旬,位于珠海经开区精细化工区的艾伦塔斯电气绝缘材料(珠海)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这家企业以增资扩产这一有力行动,再次为经开区投下信任一票。

  改革再赋新能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于珠海经开区而言,“四新”不仅是落实市委“四大”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改革谋求高质量发展更大突破的关键之举。

  今年,在市委部署推动下,珠海经开区管理范围、体制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被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管委会+公司”架构运营,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分析人士指出,这将推动珠海经开区更加聚焦“经济技术”和“开放发展”,促进区港联动,增强区域功能。

  如何牢牢把握市委赋予的重要使命,以体制优化为契机,为全市工业发展担当挑梁、多作贡献?一场场大讨论、大学习在珠海经开区全面铺开,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实干争先的热潮。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大讨论、大学习深刻认识经开区管理体制优化调整的重要意义,从兴办模式、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工作,以新战略引领“二次创业”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港航业务发展奖励办法(2024年-2026年)》(下称《港航业务奖励办法》)《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支持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六条措施》等一系列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的新政接连落地,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为同时拥有亿吨级港口和综合保税区的国家级经开区,“一港一区”无疑是珠海经开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根据“四新”举措,珠海经开区将进一步壮大高栏港国际航线,增强港口物流建设,以新航线助力港口发展新引擎。

  拉长时间跨度,港口“由大奔强”的进阶之路早已快马加鞭。为提升高栏港的枢纽功能,做大做强港航业务体量,今年4月出台的《港航业务奖励办法》在航运业务及集装箱多式联运、“散改集”业务、港口配套服务等多方面设计了激励政策,年度奖励金额超5000万元。

  7月1日,位于珠海经开区的珠海港高栏港区国能散货码头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拟新建1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750万吨。项目建成后,相关业务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海中转的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着眼充分释放高栏港优势潜能,珠海经开区还积极推动成立港口发展专班,通过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壮大高栏港国际航线,打造有标识性的高端冻品集散交易中心,不断优化对西江沿线城市群集疏运体系服务和辐射能力。

  距高栏港仅2公里处,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已于去年6月正式封关运作。作为珠海首个综保区,高栏港综保区不仅享有“免税、退税、保税”等多重税收优惠政策,还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叠加优势,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开放经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将在这里先行先试。

  自封关运作以来,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在高栏港综保区密集落地。尤其是今年以来,综保区顺利完成首单“区内流转货物”进出口业务等多个标志性突破,成功开辟“境外—区内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境外”的贸易方式。此外,“区港联动”打造的进出口货物高效通关新模式,也让亿吨大港与综保区释放出“1+1>2”的巨大能量。

  眼下,珠海经开区还在不断深化“区港联动”改革,助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珠海对外开放新高地。根据目标,珠海经开区将力争到“十五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万标箱,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40名。

 
     标题导航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以“四大”促改革谋发展~~~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财经
   第06版:环球
   第07版:湾韵作品
   第08版:广告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始终坚持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让“文化纳凉”成为消暑新风尚
珠海经开区“二次创业”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