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佘映薇
当百年木偶戏与电子乐同频共振,千年汉服巡游邂逅现代灯光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春节期间,高州市曹江镇荷垌村——这个户籍人口不足4000人的粤西村落,凭借一场历时9日、吸引超10万人次的新春嘉年华,创下单日最高客流1.8万人、带动消费逾200万元的成绩。
尽管节庆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当地的产业热度不减。记者近日从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获悉,活动后曹江镇农特产品线上搜索量暴涨340%,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这一亮眼成绩是如何实现的?对乡村振兴有何借鉴意义?以高州曹江荷垌新春嘉年华为样本,记者采访了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阮传孟,探究其背后的成功奥秘。
百年木偶戏《六国封相》在“00后”传承人的电子混音中重获新生,八音锣鼓谱写的现代乐章在百年古村回荡……今年大年初二到初十,2025年高州曹江荷垌新春嘉年华期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这场由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中共高州市曹江镇委员会、高州市曹江镇人民政府、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曹江镇商会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年味十足。知名艺人、粤曲大师、村K选手轮番献唱,功夫醒狮、火壶表演、高州木偶等非遗技艺精彩亮相,土特产展销、汉服走秀、烟花汇演更将活动拉向高潮,全方位展现了对口帮扶成果与乡村发展新貌。
其中,“非遗年轻化”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据统计,此次嘉年华非遗展演区人均驻留时长45分钟,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万次,展现出非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势能。
“唤醒非遗的密码,在于找到传统基因的现代表达。”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阮传孟表示。活动前夕,该工作队历时三个月地毯式挖掘,挖掘12项非遗技艺,激活当地文旅价值,让一次次“头脑风暴”好点子,转化为舞台的高光瞬间。
在曹江土特产展销区,感受“舌尖上的曹江”。得益于曹江镇商会搭建的“政府引导+商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182个摊档中的70%经营权留给本地村民,通过标准化培训实现“流量变现”,打通“节庆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化通道。荷垌村村民、大头菜手工作坊主梁金龙笑得合不拢嘴——家庭作坊升级体验工坊后,日销售额激增16倍,活动期间还斩获大湾区5家批发市场订单。
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双孖木龙眼、破土动工的大头菜深加工车间、借势起航的电商孵化基地……曹江镇“节庆引流——产业沉淀”的效应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