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描绘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前景。美好乡村生活离不开公共服务的健全、社会管理的高效,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少地方在借鉴城市先进管理理念、将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方面做了新探索。这给乡村带来了哪些改变,为农民解决了哪些难题,他们还有什么期盼?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深入部分城乡,探问生活变化,聆听农民心声。
“村里有盏路灯不亮,我们自己都没太当回事。一天晚上,有个穿制服的小伙子来了,东看看,西瞧瞧,发现这事就拿手机拍了照,又在手机屏幕上操作了一通。第二天,就有人过来换了灯泡。后来打听才知道,头天晚上进村的小伙子,是数字城管的巡查员。”
提起这件事,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八甲村村民钟云峰连连赞叹。据他了解,这些年村里影响老百姓生活的烦心事儿,经这些巡查员一上报,基本都解决了。
城管,顾名思义就是“城市管理”,可在珠海,城管“跨界”进农村管起乡下事儿,已从稀奇变成了寻常。这一转变源于珠海市2014年1月搭建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系统”——借力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一个“平台指挥、监督,各职能部门、各区县镇街、各企事业单位具体执行”的“大城管”格局。
2017年3月,数字城管进一步覆盖到珠海农村、海岛,至今年9月,共巡查上报乱张贴、乱搭建,以及路灯、公厕、环卫保洁等农村生态环境案件2.8万余宗,处理超过2.6万宗,结案率达到93.13%。大量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少了一个雨水箅子也有人管
不久前的一天,珠海数字城管巡查员马明在自己的网格进行日常巡查。在香洲区兰埔路,他发现有雨水箅子破损,存在道路安全隐患,立刻拍照后上报到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后者当即立案,并第一时间将整改任务派发给香洲区城管执法局。
“该问题已处理完成。请巡查员核查!”不多会儿,马明的工作手机就接收到平台发过来的执行反馈。他随即去现场查看,果然,原先那个外露的下水道口已经盖上了一个全新的雨水箅子。他再次拍照,上传,经平台确认,案件结案归档。整个问题的解决,仅用时3小时36分钟。
这个案例就是改革后全新的“大城管”运行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往往不能共享,职能设置又存在重叠或者割裂。珠海数字城管直面这些问题,负责全市城市治理的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综合评价。“每天,我们派出6个数字城管巡查大队、18个中队、137名巡查员,在划分成的若干个单元网格内开展巡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珠海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主任黄海涛说。
以数字城管为抓手,珠海建立了城市治理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将数字城管业务终端覆盖到建设(规划)、环保、水务、交通、工商、人防等17个城市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公交、燃气、电力、通信等12家城市管理相关企业,以及全市8个区24个镇(街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黄海涛说,确保所有问题都能找到责任单位,所有任务都能派得出、完得成。
改革激发了管理效能上的化学效应。如今,珠海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每天受理巡查员或群众上报的案件700多宗,每月超2万宗,市民随机抽查满意度上升了17%。
入乡随俗变身“农村管家”
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以环境美著称的旅游城市,珠海如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大城管”式的集中指挥和大数据管理,使得城管覆盖农村更加顺畅。2017年3月以来,全市12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数字城管的网格,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细化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当年11月进驻万山群岛后,全市所有的农村、海岛都有了数字城管。
在珠海农村,数字城管安排巡查员主动发现问题,重点关注农村乱搭建、乱排放、乱开采、乱拉挂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路灯、路桥、公厕、垃圾桶等基础设施问题,以及危房、管线等领域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对影响村容环境的轻微违规行为,巡查员进行劝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水塘边护栏坏了、路灯不亮、道路破损、厕所发臭、垃圾乱堆、线缆乱接、山体滑坡等农村常见问题,则上报数字城管平台,再精准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处理。
数字城管开发的“城市管家”微信公众服务号到农村后,入乡随俗变身成了“农村管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地区已有5300多人经常使用它上报案件、反映问题,并参与处理结果的评价。
“去年的台风‘天鸽’,把塘边隔挡的水泥石毁坏了,坑坑洼洼,稍微大点雨就会浸水。还有那个公共旱厕,又脏又臭。以前我跟村里反映过,一直没有回音。”斗门区白蕉镇新沙村村民邓禧龙告诉记者,数字城管进村后,他通过“城市管家”微信公号反映了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相比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卫生等问题常常陷入无基础设施、无专人养护、无长效管理机制的“三无”困境。“即使有些有人管,具体哪些部门管哪些事,大家也闹不清,还要跟不同的单位沟通协调,耗时费力,很难短时间内看到效果。”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党委书记周卫红说,将数字城管覆盖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就有了长效机制。
村村都有专职巡查员
不久前,超强台风“山竹”肆虐广东沿海。从9月12日起,珠海数字城管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对全市范围内的严重安全隐患问题展开重点巡查,并生成应急案件重点督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查覆盖到了由106个岛屿组成、拥有3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仅两天,数字城管就巡查发现上报了15宗海岛特有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渔民居住的房屋围墙及储物铁皮棚、步行道旁存在滑落山体碎石的危险等。由于各部门响应迅速,台风过境第二天全市已基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数字城管巡查发现的问题,派下去的案件、任务,为何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执行?黄海涛介绍,数字城管的综合评价系统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联网,对各区(经济功能区)和市级城市管理责任单位开展月度、年度绩效评价,并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也同时延伸覆盖到了农村地区,实现了村村都是数字城管网格,村村都有终端负责人、专职巡查员。
自2017年4月安装了数字城管业务终端以来,斗门区莲洲镇东湾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改善。几位村干部深有感触:有了数字城管效果大不一样,天天有人主动发现问题并上报;事事都能找到责任部门,事事都基本能得到解决,真是高效管用!
城管进村下乡,也改变着村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前村民图方便,生活垃圾随手扔、生活污水随手倒,认为我们的劝导是多管闲事。”万山区的数字城管巡查员徐丰感慨,现在随着村里大量问题的解决、村容村貌的改善,村民对数字城管开展的监督、劝导,不仅理解支持,而且非常欢迎。
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朱一敏看来,数字城管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在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补齐农村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人民日报记者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