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梧桐树下听评弹

知名剧团与社区“亲密接触”
“梧桐书苑”评弹演出现场。 资料图片
  新华社上海8月12日电 梧桐树下,吴语悠扬,琴声婉转。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红色基因的经典唱段、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伴随着表演者的三弦和琵琶,娓娓道来。近日,评弹领域的知名剧团——上海评弹团与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牵手,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找到了交汇点,居民在闲暇时间又有了新去处。

  评弹艺术,是江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曲艺,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大量戏迷。疫情之下,很多剧院、电影院不能正常开放,如何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成为基层社区的心头事。地处上海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天平街道,近年来发掘社区文化名人资源,成立“名家坊+”公益文化联盟。“我们和街道携手共建‘梧桐书苑’,用好评弹作为文艺轻骑兵的特点和区域的红色资源,开创专业剧团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合作新模式。”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说。

  上师大附中退休特级教师彭世强,专程从漕河泾开发区赶到天平街道看戏。“我的青少年时代,就在天平听老师讲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如今年近八旬,依然印象深刻。上海评弹团与街道社区定期举行评弹表演,在我看来是‘旧瓶装新酒’——用评弹这样的传统文艺‘旧瓶’,装进现代题材的‘新酒’,像最近演的《江南春潮》就是一例。”

  评弹表演的举办地——天平“66梧桐院”,是一幢有着80多年历史的文物保护建筑。近年来,天平街道对这幢老建筑进行了修缮,使之变身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综合服务体。“像‘梧桐书苑’就充分利用了邻里餐厅的空间,既提供物质食粮,也提供精神食粮,为居民群众和曲艺爱好者创造一个‘幸福港湾’。”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说。

  观众席里的袁盛康,是一位资深的评弹爱好者。最让他骄傲的,是3本记录册,记录着他看过的每一场评弹表演。册子里,整整齐齐贴上了每一个演出现场的照片,旁边附着节目名称和评弹演员签名。“评弹进社区,从演出方式看是下沉了,但演出质量保持了高水准,10元钱的门票非常值。”

  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节拍。对周国忠老先生而言,评弹不止是消遣方式和兴趣爱好,更承载着他的家乡情怀。

  周国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中学时期就爱听广播里的评弹。之后,他去外地上大学、工作。十多年前,他退休后回到上海,碰到评弹演出,都会去看一看。“现在各方重视社区文化建设,高水准的现场演出也带有公益性质,对我们这样的‘老听客’是一大幸事。”

  据介绍, “梧桐书苑”开演的首月,由上海评弹团的国家二级演员出场担纲。包括《海上英雄》《江南春潮》等经典曲目,传承红色基因,是“四史”学习的天然素材。在悠扬婉转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中,传统曲艺又焕发了新的魅力。

 
     标题导航
~~~
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指南规定~~~
~~~
~~~知名剧团与社区“亲密接触”
炕围画:~~~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评论
   第05版:全媒体
   第06版:斗门新闻
   第07版:财经
   第08版:中国
   第09版:国际
   第10版:综艺
   第11版:体坛
   第12版:楼周刊
2020上海书展开幕
演出场所观众人数调至50%
走进榆林窟
梧桐树下听评弹
故事画在墙围 流年刻在心头
“艺术稻田”扮靓乡村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