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门媒体报道,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及大炮台的高园街大坑遗迹展示区目前对外开放。文遗委员叶达认为,随着该景点系统展示,将吸引途经大三巴牌坊一带旅客到此一游,从而带动茨林围活化和发展。
据资料显示,澳门文化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于2010年至2012年组成联合考古队,于该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人工开凿的大型基岩坑。大坑深度约9.9米、直径约5.8米,坑内出土数量庞大的陶瓷器碎片和建筑构件等,包括不少年代约为明末清初的外销瓷器残片,考古成果丰硕。
叶达早前联合文遗委员到场参观后称,相关部门将适时把考古遗址设置成保护展示区,可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加深了解大坑遗迹的发掘情况和出土物概况,更为专门研究澳门历史人士提出大量史料与实物。由于此处可为澳门与海上丝路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物证,有关部门郑重其事,在去年决定启动高园街大坑遗迹不动产评定程序。随着大坑遗迹对外开放,包括世遗景点及历史街区等组成的圣保禄学院遗址片区文旅资源更加丰富。叶达指出,距遗址不远的茨林围内也有一口古井,据称在丰臣秀吉时期,不少信奉天主教的日本人逃到小城避难时在围内定居所开挖。高园街大坑很可能是当年被开挖的一口大井,或因没有地下水流经此处,才在围内再开挖一口。
另当地老年人回忆称,当年高园街内开设有多家洋行,各具规模,成为昔日商贾集中地。估计遗址处所开挖的大坑,其实就是一口大井,是为取地下水而掘。但真相是否如其所述,还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搜集资料,给予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