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门媒体报道,高园街大坑遗迹保护展示区开放超过半月,文化局文化遗产厅研究及计划处处长苏建明表示,当局将持续听取市民意见,优化遗迹的展示、保护和监测等工作。预计作为第三批不动产评定项目之一的大坑遗迹,可于第四季度正式列入文物清单。
密闭材料不利环境保护
对于有人认为将现时大坑洞口的护网改为玻璃,苏建明表示,为优先开放遗迹给予市民参观,与社会分享考古成果,在完成详细检测及远期保护方案前,专家建议采用现阶段较合适的保护和展示方式,让大坑处于一个具透气性、不与周边环境产生太大温、湿度差异的自然环境进行展示,并要避免使用会导致岩壁上苔藓和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密闭性材料。
基于上述原因,有关部门没有使用不利空气流通的玻璃物料,而是采用能够同时兼顾公众安全及透气的护栏以及高强度的钢索防护网对遗迹进行保护。针对现时展示方式,有关部门已制订日常维护和管理安排,包括定期清理落叶和积水等。
系列活动推广介绍
苏建明提到,经过2010年至2012年的考古发掘,大坑遗迹共清理出近一万件出土物,主要包括陶瓷器碎片和建筑构件等,当中不少年代约为明末清初的外销瓷器残片,印证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丰富人们对昔日圣保禄学院布局的了解,相关发现对澳门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有关部门对保护展示区已有宣传推广计划,稍后将会陆续在有关部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与社会分享考古成果。同时,为加强社会对大坑遗迹及其价值的认识,将在今年底举办多个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包括专题欣赏、亲子工作坊和小游戏宣传推广等,活动会结合整个圣保禄学院遗址片区的历史遗迹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