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勇担高质量发展龙头新使命 高新区开启“产业第一”新征程

实施“八大工程”产业发展新路径 奋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高新区实施营商环境重塑工程,建优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5月16日,珠海高新区召开产业发展大会。
高新区聚焦打造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系统建设面向未来、智慧引领、生态优美、人文友好的城市新中心。

  产业园区建设现场,建筑工人加班加点抢抓工期;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如火如荼开展生产……走进高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现场和企业生产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劲脉搏。

  这一大干快上抓产业的火热图景,正是高新区对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闻令即动的实干作答。

  市第九次党代会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首位,高新区吹响产业发展“集结号”,“快”字当头,闻鼓而进,帆满风劲,切实扛起新时代高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冲刺“开门红”。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15.6%;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8%、75.1%。引进迈为、联东U谷等一批优质项目,动工新建改建港湾7号等产业园区,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抓紧招商引资“生命线”,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高新区产业跨越式新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从市第九次党代会到珠海两会到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更清晰的路线图、更明确的任务书、更紧迫的时间表激励高新区“实”字当头,火力全开,在产业发展的跑道上踩下油门加速跑。

  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新目标。被寄予“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新使命的高新区如何在这场产业攻坚战中贡献更大力量?5月16日,珠海高新区召开产业发展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产业发展大会决策部署,为即将开启的“产业第一”新征程把脉定向、擘画蓝图,紧扣“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谋划实施“八大工程”产业发展新路径,奋力书写新时代新答卷。

  “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坚持‘产业第一’是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选择、必然举措。”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掷地有声发出产业新征程“动员令”,要求全区上下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闻令而动、全力以赴,奏响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最强音。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要求全区上下围绕“产业第一”抓改革,以“效率至上”为导向实施政府流程再造,推动要素资源向产业集中集聚,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高新区开启“产业第一”新征程,瞄准“3+3+1”产业主攻方向全线发力,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高标准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力争唐家湾主园区工业总产值三年内突破1000亿元,远期突破5000亿元,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走在最前列。

  采写:本报记者 宋雪梅

  摄影:本报记者 吴长赋 通讯员 朱高轩

  打造千亿级主园区 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

  产业布局 向更新更优处谋篇

  产业大计,运筹于新时代;“未来之城”,崛起于新阶段。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以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以及其他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园区、项目现场,密集召开专题会、务虚会、政企座谈会等,对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了大抓产业的工作方向,健全了大抓产业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大抓产业的工作成效。

  按照市委对高新区的部署要求,高新区产业布局向更新更优处谋篇。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战略定位、高标准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的战略任务,聚焦打造“3+3+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三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营收达1500亿元。力争2025年,上市企业超3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1000家,市级以上人才超1200人,实现“四个倍增”。在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方面,突出辨识度、区分度、连接度,打造未来产业超级孵化器和超级应用试验场。

  为此,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等领导小组,组建“双招双引”、土地清理等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创新机制构建“4+3”招商格局,成立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各部门执行力得到充分彰显,用行动回答了“起步即冲刺”这一发展命题,实现一季度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显优,产业发展追“高”逐“新”加速跑,园区建设“进位争先”步步高,为全面打赢产业发展攻坚战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记者梳理发现,高新区落实“产业第一”的行动贯穿于整个产业大会的议程,每个环节每项举措都指向更新更优——

  会上,5月份月度重点项目代表正式签约,项目既涵盖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也包括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这些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做优做强高新区“3+3+1”产业体系。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引进千万以上产业项目共计153个,投资总额约350亿元;在谈项目超100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

  为确保重点项目及产业项目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形象进度目标全面完成,本次产业发展大会,高新区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华兴银行、华润银行、兴业银行以及珠海科创投、格力金投、清合创投等金融机构签订“产业第一”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重点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规模化、低成本、配套好的标准工业厂房,是高新区扎实推进市产业空间拓展行动,加快推动产业做大规模、转型升级、优化生态的重要举措。会上,高新区与高新建投、华发高新签订标准厂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市统一部署,到2023年底,高新区要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产城融合新空间,改扩建老旧低效厂房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65.6亿元。

  省博士后工作站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为企业提供研发试验、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等公共技术服务的“桥梁”,高新区集聚高密度创新要素、打造高水平公共创新平台,会上为4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举行授牌仪式。

  国家级荣誉是对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充分肯定。大会对高新区两家2022年新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港湾1号科创园、珠海信息港以及三家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优秀企业颁发了产业扶持奖励。

  目前,高新区已拥有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占全市比重从40%上升到50%,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专利奖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罗西尼获中国专利奖银奖,华冠科技、康弘发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为激发全区企业创新活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产业第一”落实落地的重要基础。会上,颜军、董凡、周正宇、姜桂宾、张云飞、崔岩、王兴龙、李峥、吴希文、邹涛等一批优秀高科技企业领军人物获颁2022年杰出产业人才证书。

  高新区将人才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在“引、育、留、用”四个维度多点发力,重磅推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及一揽子配套利好政策,安排年度人才专项经费近3亿元,年内筹措1万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全方位、多层次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良人才生态,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

  产业路径 向更高更实处触抵

  抓产业,关键在于把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强做优做大。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需要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高新区谋划实施“八大工程”,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希望在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上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站在产业发展的全新历史起点上,高新区产业发展路径,朝向更高更实处触抵。

  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积极推进珠海高新-深圳南山的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创新平台深度联动、创新攻关深度协同,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推动深珠合作由完善产业链向共建产业生态圈升级。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全力确保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

  实施新兴产业集聚工程,牢牢把握营造产业生态这个关键,做大做强“3+3+1”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梯度培育机制,年内引进培育2家至3家30亿元至50亿元级龙头企业,新增逾80家规模以上企业,上市企业超20家,高企数量超6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50家,构建起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队。

  实施招大育强跃升工程。瞄准延链补链拓链,主动精准招商,在“4+3”招商机制的基础上组织其他单位招商,形成全员大抓招商的强大合力,全力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力争年内引进优质项目330个,其中投资百亿级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亿元以上项目90个。

  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坚持创新发展主导战略,围绕落实落细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六无忧”行动,精准编制产业人才地图,打响“凤凰人才工作站”招才引才品牌,实现各类人才奖励补贴“免申即享”。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持续拓展“1元租金”“1元咖啡”等创新创业特色活动,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广东分会场活动。

  实施工业净地倍增工程。加强土地整备,推动连片产业用地开发,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倍增完成2000亩连片“熟地”清理。大力清理盘活低效用地,制定“一地一策”处置方案,全力以赴盘活存量指标和存量用地。坚决守住工业用地红线,坚持把最宝贵的土地资源用在产业发展上。

  实施园区树标提质工程。做好前环、后环片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引,坚持整体开发、分片建设,高标准规划24万平方米金银湾超级总部基地,努力打造成为高新区乃至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低成本、规模化、配套好”标准,全力确保两年内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100万平方米老旧低效厂房。强化园区配套提升,优化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环境。

  实施产城融合典范工程。前瞻建设未来科技城,打造未来产业超级孵化器和应用试验场。系统建设交通枢纽城,打造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的珠海北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建设青春人文城,高标准打造淇澳红色村、会同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市科技馆,打造一批会集青年人才、服务青年人才的滨海公共文化新空间、新地标。

  实施营商环境重塑工程。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发展动能,在土地要素供给、人才育成孵化政策、城市更新和工业旧改、金融支撑体系等方面闯出新路子,形成产业项目“快速研判、快速签约、快速落地、快速开工、快速投产”创新工作机制。

  加大拓展产业空间格局 打造全员招商工作格局

  产业格局 向更宽更广处拓展

  一个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一批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一队队投资考察团接踵而至……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加速招大引强、培优育强,全力构建“4+3”大区域、大兵团招商引资模式,压实各级责任掀起全员招商热潮,重点产业项目实现“每月有签约、每月有落地”,为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强力支撑。抓龙头、铸链条,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才能抓住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新区先行一步构建起“4+3”大招商格局,下好招商“先手棋”。从项目引进、落地到开工、投产各个环节提供“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建立全周期全链条立体化招商引资体系,全心做好全程服务保障,推动优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助力企业成长壮大,确保了重点产业项目“每月有签约、每月有落地”,充分凸显“高新签引力”。

  高新区还创新招商模式,选聘企业家担任招商特使、招才大使,希望发挥企业家熟悉相关产业链、人脉资源丰富、招商手段灵活的优势,实现以商招商。“哪家企业想往外发展,哪个项目需要什么政策支持,他们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招商更加精准高效。”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林静表示。

  续力“产业第一”新征程,高新区树牢“高而新、大而强”的招商引资新导向,持续优化提升兵团作战、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在“4+3”招商机制的基础上组建招商新队伍,产业招商格局愈发宽广。

  高新区精准绘制产业发展“全景图”、招商引资“索引图”、重点产业“补链图”和目标企业“作战图”,做好“攻”和“守”两篇文章,“攻”即着力延链补链拓链,主动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守”即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产业格局向更广更深处延伸。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土地整备,聚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产业载体。

  项目能否快速落地,土地资源保障是关键。为此,高新区将加强土地整备,扎实推进二线公路沿线、那洲片区、官塘片区等重点土地清理项目,按照“七通一平”标准,推动连片产业用地开发,实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倍增完成2000亩连片“熟地”清理,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要大力清理盘活低效用地,对当前“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尽”等6类低效用地,制定“一地一策”处置方案,全力以赴盘活存量指标和存量用地。

  此外,高新区还将强化园区提质攻坚,深入实施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和国企全面合作,以“低成本、规模化、配套好”标准,有序推进永丰村、威士茂等新建改建科技园区、高端厂房,全力确保两年内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100万平方米老旧低效厂房,今年全力以赴完成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任务。

  人才服务见温度 设立“不能办”兜底窗口

  产业服务 向更快更暖处延伸

  人才聚则产业兴,吸引优质项目的核心是广聚高端人才。高新区不断升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服务,聚焦人才“六无忧”,致力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新家园。

  为让高新区成为近悦远来者战略叠加、机遇涌动的投资宝地,成为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产业高地,成为尊商重商、服务一流的创业福地,高新区聚焦打造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系统建设面向未来、智慧引领、生态优美、人文友好的城市新中心。

  高新区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项目落地标准化流程,建优企业服务中心,建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要求区“产业第一”专项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为企业提供全程免费代办、保本微利代建服务,形成产业项目“快速研判、快速签约、快速落地、快速开工、快速投产”创新工作机制。同时深化政府流程再造,以企业办事便利度为导向建优建强“数字高新”,优化“掌上办”“一次办”“一站办”智慧政务服务,设立“不能办”兜底窗口,完善惠企利民快速服务网络。

  人才服务工作最见温度。政策的温度、环境的温度、事业的温度,都是高新区尊才、重才的温度,都是这方热土爱才、留才、聚才的温度。“我感觉高新区对人才服务的温度从非常细节之处都能有所感受,这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我们公司已经有8名海归高管。乘着‘产业第一’的东风,我们将邀请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龙表示。

  真金白银“给力”兑现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让人才扎根高新区“闯”有机会、“干”有舞台、“成”有空间。“高新区除了环境好之外,政府官员还特别务实,产业政策的积极落实和主动上门服务令人感动,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表示。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会上,赵适剑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惟实、惟效、惟快的工作导向,发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精神和“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作风,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过去30年,珠海高新区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模式提供了珠海创新样板,在事关珠海未来的产业发展新征程上,珠海高新区也将勇当尖兵、先行先试、冲锋在前,时刻总结“高新经验”,打造“高新范式”“高新样本”,知重负重、知责担责,在奋斗、奋进、奋发中奔跑,在实干、快干、巧干中争先,奋力以“产业第一”勇担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新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家访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志:

  高新区产业体系 新设定极具前瞻性

  “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征程中,高新区提出打造‘3+3+1’产业体系,比之前提出的‘3+X’产业体系更加聚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志认为,高新区产业体系的新设定很好地把握了目前信息技术革命走向全面扩散融合的大趋势,“当下全球产业体系正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都是产业发展热点。”同时,他认为高新区在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既强调了做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又布局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突出了未来感,极具前瞻性,显示了高新区的格局和远见。

  陈志建议,下一步,高新区应夯实产业既有基础与抢占“新赛道”并重,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方面积极承接东岸产业转移和产业延伸。同时,在国际竞争前沿和国家发展所需的未来产业方面要有更大胆量的布局,“在推进未来科技城规划与建设的同时,应着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强化场景应用,带动高新区整体产业体系的转型。”

  目前,大湾区竞争已经千帆竞发,东西岸的合作是大势所趋。陈志认为,高新区在抢抓深圳溢出产业资源方面具备区位优势、要素优势、产业互补优势,“与西岸正在发展的主要新区、科技园相比,珠海高新区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点环节有较强的实力,与深圳的产业链布局有一定错位,这为下一步深珠两地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他认为,要更好承接深圳溢出产业资源,除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之外,还要放眼全球、面向全国,针对对标产业,摸清深圳与珠海产业链、创新链“家底”。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目标招引人才库,建立高级别、常态化的深珠协同机制。

  在招商引智方面,陈志认为,全国各地吸引产业、人才的各种新举措、新办法层出不穷,珠海高新区的任务使命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功能,因此“产业第一”的招商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

  “要赢得商机,兵团作战、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必不可少,这方面高新区已经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陈志建议珠海高新区还需提高开放度,兴建新载体进行招商和孵化,“例如目前很多头部风险投资机构都在谋划建设科技创业学院,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也在积极谋划推进类似的工作,国资委也鼓励领军企业创建新的载体来孵化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高新区都可以跟进与尝试。”

 
     标题导航
~~~实施“八大工程”产业发展新路径 奋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评论
   第04版:香洲观察
   第05版:今日金湾
   第06版:高新新闻
   第08版:湾韵悦读
   第09版:环球
   第10版:横琴潮
   第11版:观澳
   第12版:广告
勇担高质量发展龙头新使命 高新区开启“产业第一”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