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致敬战疫中挺身而出的你

两名防疫志愿者为小区居家隔离家庭上门送物资。 本报记者 吴长赋 摄
主持人、导播及技术人员正在直播间内外忙碌着。 本报记者 程霖 摄
莫家奇“全副武装”,对小区的健身区域进行消杀。 本报记者 赵梓 摄

  疫情高风险区:

  义工“全副武装”爬楼梯送菜

  本报讯 记者何进报道:“您好!今天的爱心菜给您放到门口了,请戴好口罩,开门取一下!”7月18日10时,拎着用大袋小袋装着的20多斤食材爬上7楼,裹在“大白”服里半个多小时的丁兵早已从头到脚湿透。拍了几分钟7楼住户的门,得到门内的答复后,他把菜放到门口,自己后退4米到安全距离,随后静静等待门内人的出现。等待的过程中楼道极静,时间过得很慢,丁兵耳边只听得到自己调整呼吸的声音。

  每次送菜等待确认的间隙,是丁兵难得的体力恢复时间,楼栋内还有2户居家隔离的密接者家庭等待着他上门送菜。“我来早一点没关系,不能让街坊等太久!”他说。

  丁兵是前山街道中山亭社区的义工,也是我市高风险区域田德花园小区A区防疫团队的一员,从7月13日开始,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和4位同事化身“大白”“小蓝”开展“接力”,将街道办一大早从市场上买来的新鲜食材送到封控楼栋里隔离居民的家中。

  田德花园小区A区有1200户近3000名居民。因疫情防控需要,这里7月13日起被列为疫情中风险区,执行“不出小区、错峰取物”的防疫措施。7月15日下午,该小区某楼栋被排查出密接者,该楼栋迅速升级为高风险区,楼栋目前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防疫措施。

  7月18日上午,记者看到,田德花园小区外围,防疫团队用“铁马”和警戒标识设立了3道防护圈,围绕该小区,每隔20米有一个值班岗。由中山亭社区、香洲区支援人员、前山街道支援人员、香洲公安、安保人员组成的120多人的防疫团队驻扎在此。

  丁兵负责的是疫情高风险区域的送菜任务,每天为居住在高风险区楼栋内的3户居家隔离街坊配送“爱心菜”。

  “这栋被划为高风险区的楼内有3户特殊家庭。一户是家里有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宝宝,为照顾好婴儿与产妇,申请了居家隔离。有一户居民前段时间刚做完手术,还有一户是家有高龄孕妇。这3户特殊家庭,就由我们防疫队员每天给他们配送爱心菜。”前山街道中山亭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景瑜说。

  记者看到,当天配送的“爱心菜”,有猪肉、鸡翅、腊肠、白菜、荷兰豆、土豆、酸菜和火龙果。“我们要保证菜品每天不重样,有时候是整只鸡、整条鱼,因为3户家庭都有特殊人员需要照顾,我们购菜时更注意荤素和营养搭配。”前山街道社区办负责人说。

  爱心菜由前山街道社区办公室每天统一采购,从菜市场到中风险区再到高风险区、最后送菜上门,期间要经过4道关卡,最后安全送到居家隔离人员家。

  珠海电台:

  坚持24小时不间断播出

  本报讯 记者郑振华报道:“今天是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香洲区社会面管控措施延续,旅游景点暂停营业……”吉大街道“7·11”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疫情防控信息每天从位于管控区域内的珠海电台通过电波传递至广大听众耳中。连日来,珠海传媒集团广播节目中心工作人员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坚持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发声”助力,有的主持人因此已连续6天没有离开过工作区域。

  18日上午,记者在珠海电台10楼工作区域看到,几名主持人、导播及技术人员正在直播间内外忙碌着。由于到岗的人员较平时更少,工作区域显得有些空旷。而在走廊尽头小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我们3套节目一共有30多名主持人,平时一般到岗13人左右,被管控以后,只有5名主持人到岗,他们有时吃着饭接到插播任务就要马上直播,真的很不容易。”珠海传媒集团广播中心副主任丛晓辉告诉记者,被管控以后,在岗主持人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为了保证节目播出,只能坚持吃住都在台里,除一人家住电台隔壁偶尔可以回家一趟外,其他主持人、导播、技术人员、保安等都已经连续多天没有离开过工作区域。为尽量节省人力,广播节目中心根据预案采取了3个频率并机播出的应急播出模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无法到岗主持人在家录制相关节目传回电台编排播出,丰富节目内容。

  防疫消杀队员:

  身背消毒喷桶 辗转多地消杀

  本报讯 记者罗汉章报道:身背40斤重,装满消毒水的喷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24小时全天候待命……在这场本土疫情防控歼灭战中,有这么一群人,每天穿梭在管控区内,与病毒较量,他们是防疫消杀队员。17日晚,记者跟随他们深入香洲区吉大街道管控区域,看他们如何用双肩筑起一道道防疫屏障。

  “大家相互检查一下,看看防护服、口罩、面罩都穿好、戴好没有?”虽然已是身经百战,但广东松茂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消毒组组长莫家奇还是不忘提醒同事。当晚9时30分许,随着铁闸缓缓拉开,莫家奇和另外两名同事背着消毒喷桶走进高风险区——海莲山庄小区。小区内一片寂静,“武装”到脚底的防护服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借着楼栋内的窗户射出的亮光,莫家奇和同事开始调配消毒液。3大桶的溶液配备好后,他拿出测氯试纸,蘸取溶液后与比色卡仔细比对,以确保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9时40分,莫家奇和同事来到该健身区域开始消杀。他背着近40斤重,装满消毒水的喷桶,用喷枪在地面“画”出一条宽1.5米左右的安全通道,而后沿着通道依次喷洒。莫家奇说,涉疫区域的消杀有严谨的流程,必须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同时要对活动人员的手触摸的区域等进行严格消杀,“我们必须保证每平方米喷洒100到300毫升的消毒液。”

  约10分钟后,莫家奇和同事完成了50平方米左右区域的消杀。尽管作业时间不到半小时,但是他们离开小区脱下防护服时,全身早已湿透,上衣和皮肤完全黏在一起。

  除了面对高温炎热外,莫家奇还要始终保持快速灵敏反应,接收随时下发的消杀指令。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要完成20个作业点的消杀,要喷洒近50桶消毒液。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今日金湾
   第05版:高新新闻
   第06版:环球
   第07版:湾韵
   第08版:横琴潮
2022年“珠海礼物”征集遴选活动正式启动
致敬战疫中挺身而出的你
夏湾水果街退出“历史舞台”
饶婷:把患者当亲人,就没有敲不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