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明山
见习记者 张庭平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珠海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精准助力市内建筑节能。截至2022年6月,全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的项目388个,其中,二星级设计标识304个、二星级运行标识2个、三星级设计标识13个、三星级运行标识1个。二星级标识以上建筑占比82.47%。
构筑珠海绿色建造理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珠海市高新区,伫立着一座全国首个获评零能耗运行标识证书的建筑——水发兴业新能源产业园研发楼。这个建筑可以说是珠海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领域的领跑者。
水发兴业新能源产业园研发楼于2017年建成,占地面积2302.72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2148.38平米,建筑高度67.2米。
“我们致力打造集研发、办公、会议、展示、科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近零能耗绿色办公楼。”珠海水发兴业总工程师罗多介绍说,大楼配备的光伏通风遮阳系统,兼顾了通风、遮阳、光伏发电等功能。室外新风由下倾斜面和底部穿孔铝板进入通风腔体,通过控制顶部不同季节的通风模式,自然的空气流动带走光伏板的部分热量,冬季则把被光伏板加热的空气作为新风引入室内。随季节变化的自然通风策略,比普通新风系统节能约30%。使用人员还可以通过建筑智能化控制模型来达到“人走灯灭”和“按需供给”的自动化运行,能在满足90%以上使用人对环境个性化、舒适度需求的同时,节约建筑能耗10%以上。
同样位于高新区,2016年竣工的派诺科技园总建筑面积22504.39平方米,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17603.54平方米,被评为三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其外观采用的是复层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综合绿化方式,是华南地区最高的垂直绿化建筑之一。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派诺科技园采用热工性能优秀的围护结构、科学的窗墙比、室外遮阳等多项技术来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和运行能源消耗。
“办公楼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体型、自然能源的利用、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构造设计等,并通过DeST软件仿真来优选设计方案”,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邓翔说。
这两个绿色建筑,不仅是珠海绿色建筑的代表,更为全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自2021年“十四五”开局以来,我市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800多万平方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28.45%,均超额完成我省目标。此外,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成果更加巩固,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
多举措助力绿色建筑发展 共享绿色成果
今年以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心多措并举助力绿色建材、节能建筑的发展,实现了从“推广”迈入“全面实施”,从“浅绿”走向“深绿”的阶段性目标,初步构筑起珠海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绿色建筑顶层政策。近年来,珠海先后发布实施《珠海经济特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和《珠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为推动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向“深绿”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
筑牢底线,破除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瓶颈。通过组织开展绿色建筑专项技术检查、全市绿色建筑全覆盖督查检查,进一步压实压紧属地监管责任。同时,我市还出台了基于新国标的全过程技术配套文件,全面深化细化全过程技术措施和管控内容,推动“设计-施工两张皮”瓶颈问题解决。
狠抓示范,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珠海全力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截至2022年6月,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项目388个,累计建筑面积3461.6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三星级设计标识13个,国家三星级运行标识1个。
稳妥务实,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我市建立了“珠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珠海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管理办法(试行)》和《珠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5)》,明确到2025年年末,实现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
注入动力,推动绿色建材行业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共有25家,取得预拌砂浆备案登记资格的生产企业12家,取得产品确认资格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48家。
我市还通过举办多场建筑领域节能主题宣传活动,将培训送进企业、社区,让市民与节能建筑“亲密接触”,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打造绿色低碳新名片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珠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心主任董海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实现“零碳岛”“零碳村”是珠海当下开展工作的一个方向。
记者:未来如何更好地助力珠海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
董海光:我们将大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及零碳建筑。虽然我市新建建筑95%以上都是星级建筑,但执行新国标后高星级的绿色建筑很少,亮点不突出。今年珠海已有4个项目获评“近零能耗建筑”,占整个广东省近零能耗建筑数量的30%以上。未来要有目标、有选择、有导向地大力推动。
记者:如何让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与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相辅相成,让绿色低碳成为珠海的新名片?
董海光:我们将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根据今年4月1日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强制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系统的推广势在必行。
记者: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监督?
董海光:我们将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对部品部件生产、安装施工、装饰装修等环节的统筹,提高标准化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综合考虑部品部件运输和服务半径,统筹产业基地布局,配套建设混凝土部品部件产业基地和钢结构部品部件产业基地,促进产能供需平衡。
记者:接下来,针对建立健全绿色建材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哪些重要举措?
董海光:建立健全市级相应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墙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及完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信息监管平台”,改革创新管理模式。落实政策法规,提升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进场材料质量监管,建立建材质量可追溯机制,严禁性能不达标的建材流入建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