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灏菀 陈秀岑报道: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发布关于印发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明确省内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协调指引、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协调指引、产业领域协调指引,侧重提出策略性、导向性要求,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为都市圈重大项目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引导。
其中,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提出构建“一极三核多节点、内联外接多轴带、蓝绿网络高品质”的“多中心环布式”都市圈结构。“一极”是珠海中心城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核”是中山城区(包括火炬区、翠亨新区等)、江门城区(包括江门高新区等)、珠海高栏港与江门银湖湾等形成的三个发展核。
相比2021年发布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此次珠西都市圈不仅“缩小”了珠西都市圈范围,更是把合作区与珠海中心城区共同纳入珠西都市圈重要极点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合作区作为珠西都市圈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辐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扩大。合作区在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将带动珠江西岸高质量发展。
《指引》同时指出,要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加强珠西都市圈与广州、深圳等城市联系。依托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构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沿西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沿海岸带打造创新集聚走廊。以蓝绿网络共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水平,为都市圈提供高水平的生态安全保障及高品质的休闲共享功能。
珠西都市圈不断细化的建设思路,也为合作区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提供指引,有望加快琴澳一体化进程。尤其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基础,既是连接人、货物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交通系统领域中,《指引》明确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打通都市圈对外高铁大通道,积极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研究与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织密都市圈城际轨道网,促进珠中江地区快速联系,加快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云江城际、珠阳城际等项目研究与建设,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
《指引》还提及优化都市圈高速公路,形成“六横八纵”高速公路网格局。推进深南高速、南新高速、金海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山西部外环高速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加快建设黄茅海通道,用好港珠澳大桥,研究预留深珠通道、穗深通道等跨江通道,强化都市圈内高速公路网与跨江通道衔接。
随着珠江口西岸交通大动脉的不断打通及加密,珠西都市圈内部的交通会更加方便,城市的边界将被打破,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布局。届时,相信合作区将会进一步集聚人才、资本和创新资源,对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