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华社发

  □关育兵

  教育部5月22日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义务教育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对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要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上实现均衡投入,或者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不断缩小薄弱校与强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差距。这样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这些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短板必须予以弥补。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生源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许多家长评判学校的好坏,看重的是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准确点来说,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量。很显然的是,要有更多学生考入重点高中,除了经费、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之外,学生的因素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家长在择校,学校也同样在“择生”——对于一些所谓的名校来说,一方面是容纳不下的生源,另一方面也在绞尽脑汁“掐尖”。有了优秀的生源,办学质量就能事半功倍。

  在“掐尖”上,所有的学校都是不遗余力的,名校尤甚。“掐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是最直接的途径。“掐尖”的结果,是削弱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名校和弱校之间的差距。

  推动“双减”取得成效,必须遏止这样的教育乱象。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都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目前,不少地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既需要在经费、硬件设施、师资上持续缩小差距,也必须在招生上下功夫,不让任何学校以任何形式选拔学生。这同样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条件,而且是不逊色其他因素的重要条件。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评论
   第05版:理论周刊
   第06版:横琴潮
   第07版:今日金湾
   第08版:高新新闻
   第09版:财经
   第10版:环球
   第11版:体坛
   第12版:广告
清理土地通告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打造向海发展的“蓝色引擎”
AI换“明星脸”带货暗藏法律风险
“紧急救治”彰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幽灵民宿”作妖 平台别当甩手掌柜
自主创新路 拳拳赤子心
珠海市市长质量奖评定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公示第六届珠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推荐名单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