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推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把握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律、时代特点、实践要求。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实体经济升级和转移。

  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与发展实体经济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增强针对产业薄弱环节的基础制造能力,破解类似高精度光刻机等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牢牢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的绿色化、数字化加速转型的态势,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补链、延链、升链和建链,将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产业实体化。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实体产业基础。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深入推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绿色化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效应。推动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推动促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绿色化改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中新兴产业绿色化升级。推动全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的绿色化。当前,我国的工业体系绿色化升级中仍有不少关键技术和设备对国外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较突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中绿色化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核心技术研发创新。

  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促进国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制造业在国内的有序转移,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相衔接,实现城市群、城市圈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实现东中西产业链供应链梯次衔接格局。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消除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实体产业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增强实体经济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实体经济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形成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增长点。

  (据《光明网》)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评论
   第05版:理论周刊
   第06版:横琴潮
   第07版:今日金湾
   第08版:高新新闻
   第09版:财经
   第10版:环球
   第11版:体坛
   第12版:广告
探索产业跨区域协同 助推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大青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人口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促就业不能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