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有一种“处理”千万要远离

  □本报记者 耿晓筠

  便宜货谁都买过,但在选购翡翠时如果看到“处理”二字,行家都会避而远之。专家提醒,在翡翠行里,“处理”绝不是打折的意思。一些消费者在购买翡翠饰品时,往往会将“处理”二字理解成为是“降价”的“处理品”,而这时商家也往往含糊其辞或顺水推舟,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多花了钱还蒙在鼓里。

  翡翠行里的“处理”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据泰锋文博古玩城专家介绍,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件及其他珠宝商品标识上,消费者常能见到在珠宝玉石名称之后加括号注明“处理”的字样,如翡翠手镯(处理)、翡翠挂件(处理)等。其实,翡翠经过了“处理”,意思就是,这块翡翠已不是纯天然的翡翠。在199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翡翠(处理)就是经酸洗去除杂质后,做了注胶处理或做了人工致色(染色)处理的翡翠,也就是珠宝界称之为“翡翠B货、C货或B+C货”的统称。自1997年5月1日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生效实施后,在翡翠商品的标识标签中,已取消了翡翠A货、B货、C货和(B+C)货的名称标注,而用“翡翠(处理)”标注。珠宝玉石名称后面没有括号注明,则表示是天然物品。专家表示,在销售翡翠饰品时,销售者有责任和义务向购物者解释、说明真相,但少数商家明明知道“处理”的含义,为了赚钱故意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含糊其辞,让消费者投资受损。

  长期戴“处理”过的翡翠有什么危害?专家提醒,A货翡翠是天然翡翠,佩戴它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倘若是B、C货,则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为经过“处理”的翡翠可能具有很好的外观特征,但与相同规格、相同款式、相同色泽的天然品相比,其价值要大打折扣,佩戴时间久了也会老化开裂、颜色变黄从而失去原有的光彩,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最好能够心中有数。与此同时,消费者还要清醒地了解,如果长期贴身佩戴“处理”过的翡翠饰品,很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发炎、红肿等现象。因为如果是不法商家用酸洗过的翡翠,硫酸和盐酸及一些染色剂会残留在饰品上,这些化学物质属于低毒物质,长期接触对皮肤会有损伤。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翡翠时,要小心鉴别。

 
     标题导航
   第F01版:封一
   第F02版:封二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政经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党建周刊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鉴赏
   第12版:中国·国际
   第13版:文体
   第14版:广告
有一种“处理”千万要远离
把玩“掌珠”的学问
赏玩投资两不误
遇到人工智能绘画,你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