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航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宋一诺

  南海之滨,蓝天盛会。为期6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已于昨日圆满落幕,而我国航空航天和装备领域展现的“振兴中华”“强国有我”拼搏创新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本届航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十二届中国航展贺信精神和关于航空航天事业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国际最高最优标准,进一步擦亮中国航展金字招牌,充分展现了腾空而起的中国力量,传递出开放自信的中国声音。

  本届航展,首次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吸引了超22万人现场参展,超4亿人次通过电视和各平台在线观看直播转播,签约金额超125亿美元,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实现新突破。

  本届航展,是这一盛事举办25年来首次与国庆假期重叠。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装备届以强大实力集体亮相,献礼伟大祖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届展览规模更大、展品结构更优、展示形式多样、展览效应显著、疫情防控严格、安全保障有力、交通运输顺畅、展会服务精细,一系列成绩,凸显出中国航展在25周年之际,跃上了新高度。

  展览规模创“新”高

  中国制造尽显中国力量

  “意想不到的壮观,前所未有的震撼!”铁杆军迷涂春凯对歼-20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观展者的心声。

  航展开幕当天,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换装“中国心”后首次公开亮相,引爆一片惊叹欢呼。“中国心”随之成为本届航展的高频热词。

  “中国心”是心脏的心,也是创新的“新”。虽然受到疫情带来的诸多限制,但本届航展规模不减,甚至比往届更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航展“国家队”实力强劲,主办单位参展首秀展品占参展品总数的25%以上。

  中国空军多型武器集中亮相,歼-16D首度现身;航空工业展示了近140项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及技术项目,近40%为首次参展;航天科技展出约170余项航天科技成果,LY-7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等多项成果为首次公开;航天科工以历史最大规模参展,其中50余型先进装备均为首次亮相;中国航发研制的“太行”发动机发展型等首次亮相;中国兵器和中国兵装共展出153件装备,其中62项为首次参展;中国电科展出近500项前沿产品;中国电子160余项产品参展;中国船舶首次大规模参展……纵观本届航展,新技术、新装备无疑是一大亮点。

  “首展”密集出现的背后,是中国航展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更折射出我国航空航天和装备领域强烈的创新实力。正如俄罗斯卫星网所言,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令这个年轻的航展成功跻身世界大型航展前列。

  肇始于1996年的中国航展,是我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准、在珠海举办的带有飞行表演和地面动态演示的综合型国际航空航天展览,是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航空航天技术和装备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二十五载风雨兼程,中国航展见证了中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差距:从发力追赶到并驾齐驱、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弯道超车到引领行业。

  中国航展是“国家行为”,也是珠海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本届航展,“珠海军团”阵容进一步壮大,30多家本土企业踊跃参展,业务范围涵盖航空发动机维修维护运行、宇航电子、无人系统、航空材料、雷达等领域。

  一系列“首展”中,同样不乏“珠海元素”。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首次加入飞行表演,精准投水功能技惊四座。AG600正是“土生土长”的“金湾智造”。此外,珠海首架城市形象主题在役民航客机——“青春珠海号”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向世界展现了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勃勃生机。

  不止各类飞机,装甲坦克、导弹等一系列“土生土长”的国之重器、创新锐器,月壤、嫦娥五号返回舱等来自太空的“土特产”,以及炫酷的飞行表演、震撼的装备演示集中亮相,激荡起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

  “透过中国航展,我看到了‘只争朝夕’的中国速度,更深刻感受到了腾空而起的中国力量。”暨南大学澳门籍大三学生黄景辉激动地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太自豪了!”

  服务保障出新招

  场内场外收获赞誉满满

  本届航展期间,多且新的展品,线下“实”体验,线上“云”展示,收获“哇”声一片。场外,全且细的航展服务,同样收获赞誉满满。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新答卷,更是战“疫”发挥中国之治的缩影。正如一名老航展迷的感慨,“等了3年,真不容易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国际国内大展取消或延期。本届中国航展虽然延期一年举行,但展商数量、参展面积均超预期,线上线下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企业集中亮相。展馆数量从上届的8个增加至11个,室内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

  作为面向世界的开放窗口,中国航展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在全球疫情起伏不定的大背景下,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保障盛会的顺利举办,成为特殊时期的一场大考。

  珠海作为中国航展的承办城市,始终把疫情防控摆在重要位置,结合疫情变化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出台分级分区分类管控措施,并成立了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现场指挥部。与此同时,珠海着重在交通引导、入场检查、场馆衔接等方面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围绕场地布置、餐饮住宿、防暑降温等方面推出优化便利措施,举全市之力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工作,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为中国航展的举办保驾护航。

  从交通组织可以窥见本届航展服务保障的全且细。航展专线实行“凭票预约乘车”新规,精准对接运力需求。交通疏导首次启用“双通道”,实现常规出行车流与航展车流互不干扰。因应疫情防控需要,观众乘车可溯源。航展现场还启用了共享单车移动停车场,方便群众绿色低碳观展。而作为本届航展唯一允许停靠私家车的停车场,由金湾区负责建设服务的P8停车场推出了设置防晒棚、场内接驳车、核酸采样点、临时退改签点等各类新举措,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充分保证了游客的观展体验。

  顶着骄阳看完炫酷的飞行表演,再在数十万平方米的户外展区和11个展馆里来回穿梭,能量补充不可或缺。今年航展进一步扩大了餐饮服务区面积,提供了更多餐饮选择,并首次实行分时调价的错峰用餐办法,有效疏导了就餐人流,化解了人群聚集压力。此外,本届航展还首次设立“调解+仲裁”一站式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保障水平。

  “乘车预约的形式很好,扫码检票速度很快。”“出行很高效,大巴在新开通的鹤港高速上匀速行进,和以往走走停停的观展路途形成鲜明对比。”“航展各项配套、服务很人性化,观展体验更好了!”……点赞,成为了场内外的主流声音。

  疫情下办展开新局

  线上航展“永不落幕”

  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办展新模式,是珠海此次应考的另一关键落笔。

  依托科技赋能,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珠海执委会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首次将中国航展搬上“云端”,打造了云展览、云直播、云会议、珠海专题四大板块,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服务导航与观展参会相结合,让很多无法到达航展现场的观众一饱眼福,收获好评如潮。

  航展期间,11个展馆、36万平方米的室外静态展区、12万平方米地面动态演示区和飞行表演空域全部“上线”,并且实现“云上直播”。参展商也集中“上线”亮相,展品覆盖“陆、海、空、天、电”各领域。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首发、首展。

  航展数据能够规模化、大批量且高效准时上线,与珠海四维时代自研设备“四维看看”快速复刻性能密不可分。作为本届航展指定数字化技术合作单位、参展商,四维时代携自研实景三维采集设备——“四维看看”系列亮相航展现场,首次向全球观众揭秘了如何在24小时内,高效快速完成46万平米室内外展馆和国产大飞机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点赞,满满自豪感!”坐在自家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的张叔不时点开手机上的展览视频,“我挺想去现场,可是腿脚不方便,没想到还有‘云上航展’,可算解了‘馋’!”

  像张叔一样,不少不方便到场的观众,在中国航展官网“云上航展”栏目和 “智慧航展”App上,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同步观看飞行表演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等,尝试了一把“云上观展”新体验。据统计,本届航展期间,共有超4亿人次通过电视和各平台在线观看航展直播转播,全网航展话题阅读量累计超95亿次。

  其实,新体验还不止于此。珠海航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洁峰介绍,“航展结束后,‘云上航展’平台和‘智慧航展’App上还可以重播各届航展的精彩内容,方便意犹未尽的观众回味、讨论和转发,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线上,云相约,再翱翔。线下,一年之后的航展之约,令人期待。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蓝天盛会
   第03版:蓝天盛会
   第04版:蓝天盛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体
   第08版:广告
   第09版:横琴潮
   第10版:横琴潮·新产业
   第11版:横琴潮·新家园
   第12版:横琴潮·琴澳连线
文明参展成为靓丽风景
平安航展 欢乐航展 明年再会!
中国航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亲眼见证中国空军装备升级换代
祝愿中国航展更出新更出色更出彩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