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医患之间,有“互信”才有“互谢”

  □苑广阔

  “全力以赴救病人,一心一意为家属”。一面特殊的锦旗,静静地挂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急诊抢救室,似乎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一种力量与信念。这是患者表达的对医护人员的一种感谢,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杭州市红会医院,倾听医生们想对患者和家属说的心里话。没想到,他们说得最多的,竟是“感谢”二字。(8月17日《钱江晚报》)

  患者因为自身的疾病得到了医生的治疗,或者是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心怀感激之下以各种方式对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在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媒体对一些医护人员的采访却得到了一个多少会让很多人吃惊的消息:医护人员也要表达对患者以及家属的感谢,谢谢他们的信任、理解与配合,甚至还要谢谢他们的对医护人员工作上的“挑刺”。

  我们有理由相信,医护人员对患者以及家属的这种感谢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种故作姿态。因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来都不是医护单方面的行动,而是需要患者以及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而患者和家属的这种理解、支持与配合,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实现,甚至说还会因为对医学知识、医疗常识的缺乏了解而引发误解、导致矛盾,最终也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互不信任,互相猜忌。

  患者感谢医护,医护感谢患者,医患之间的这种“互谢”,当然是我们所 愿意看到的,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的有力证明。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医患之间“互谢”的前提是“互信”,现有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才有后面的互相感谢。就目前国内的医患关系来说,更加重要的,显然还是建设一种互相信任、彼此理解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携手共同战胜各种疾病。

  医患“互信”是达成“互谢”的前提条件。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当然是要坚守医风医德,坚持职业操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能够耐心地对待患者,当遇到患者以及家属误解的时候,能够主动做好医学常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积极缩小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期获得患者一方的理解与支持。

  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角度出发,就要对医护人员和医院少些猜忌,多些信任。即便真的遇到了医疗事故,也要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坚持在法律范畴内解决而拒绝以“医闹”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此基础之上,对医护人员所采取治疗方案、医疗手段多些支持与配合,这样才符合病人和家属的利益,同时也符合医患关系和谐的原则。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评论
   第05版:全媒体
   第06版:聚焦
   第08版:金湾新闻
   第09版:中国
   第10版:国际
   第11版:综艺
   第12版:体坛
新口岸新起点 新格局新实践
建立长效机制 制止餐饮浪费
普及科学知识应当成为必修课
用好小区公共收益需细化规则
自觉担负起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责任
​医患之间,有“互信”才有“互谢”
盯着“不满意”才能“都满意”
“全麦面包”不能全靠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