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全麦面包”不能全靠忽悠

  □王琦

  “看着像全麦面包,其实是额外添加了糖浆、焦糖色素,让面包呈现淡褐色。”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近日发文提醒,真正的全麦面包没有小麦粉,必须是100%全麦,建议“假全麦面包”要少吃。记者近期对市场上销售的10个品牌13款标称“全麦”的面包产品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仅5款产品符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所说的“真全麦”标准。(8月18日《新京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科学的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麦面包就是近年来倍受追捧的一种。全麦粉由于保留了小麦的胚乳、麸皮及胚芽,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种类和膳食纤维,不仅营养价值更高,更健康,更因能增加饱腹感,被称为减肥利器。这是全麦面包重点营销推广的功能特性,也是购买者选择的主要原因。但是,殊不知消费者所购买的全麦面包并不一定是真的全麦面包。

  顾名思义,全麦面包应主要以全麦粉制作。美国全谷物理事会规定:当全麦粉含量占64%以上,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全麦食品。由于我国尚没有相应的执行标准,现行商家生产“全麦面包”时大多执行的是国家推荐标准,该标准仅对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等品类的形态、色泽、组织、口感、理化等指标进行了规定,没有对全麦等成分的添加比例作出具体限量。也就是说,添加64%和添加6.4%全麦粉均可以标识为“全麦面包”。但从营养角度来说,全麦粉含量过低,就丧失了全麦面包的价值意义,也就不应该被称为全麦面包。

  同时,为了让其更像全麦面包而增加的诸多添加剂,更直接打破了健康食品“少糖”“绿色”的界限。全麦面包配方含量比例的不透明等诸多乱象,一方面达不到全麦的营养价值目的,误导了消费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由于原料使用不同,产品价格便宜,打破了产品之间的正常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

  一方面应尽快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给治理行业乱象划出规则。不良商家混淆概念,打擦边球赚取利润,正是在钻国家标准缺失的漏洞。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是希望商家们都能诚信经营,不欺不瞒,二是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让商家不敢随意欺瞒。

  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对标识不清、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等的违规企业依法给予严惩整治,避免消费者被误导欺骗。消费者在购买全麦面包时,也应擦亮眼睛,注意成分表,否则购买了假冒全麦面包不仅达不到健康、减肥的目的,反而埋下了隐患。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评论
   第05版:全媒体
   第06版:聚焦
   第08版:金湾新闻
   第09版:中国
   第10版:国际
   第11版:综艺
   第12版:体坛
新口岸新起点 新格局新实践
建立长效机制 制止餐饮浪费
普及科学知识应当成为必修课
用好小区公共收益需细化规则
自觉担负起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责任
​医患之间,有“互信”才有“互谢”
盯着“不满意”才能“都满意”
“全麦面包”不能全靠忽悠